3.
明朝中叶以后,白银成为主要的货币。某学校组织学生研究明清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明朝海外贸易,中国始终处于出超,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清初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清代前期各朝主要财政岁入一览表单位:万两(银)
年代 | 总额 | 地丁银 | % | 盐课 | % | 关税 | % | 杂赋 | % |
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 | 3424 | 2823 | 82.4 | 388 | 11.3 | 122 | 3.6 | 91 | 2.7 |
1724年(雍正二年) | 3649 | 3028 | 83.0 | 387 | 10.6 | 135 | 3.7 | 99 | 2.7 |
1753年(乾隆十八年) | 4266 | 2964 | 69.5 | 701 | 16.4 | 459 | 10.8 | 142 | 3.3 |
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 | 4254 | 2991 | 70.3 | 574 | 13.5 | 540 | 12.7 | 149 | 3.5 |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 婚姻习俗发生很大的变化,索要彩礼的现象十分普遍,嫁资越加昂贵,男女的结合,都带有较为浓重的商品色彩。明代小说《二刻拍案惊奇》载,浙江人蒋生行商至汉阳,看中了缙绅马少卿的女儿。蒋生本来以为“经商之人,不习儒业,只恐有玷门风”,怕婚事不成。马少卿却认为“江浙名邦,原非异地,经商亦是善业,不是贱流”,遂许婚。
材料四 一个不生产这种货币的国家却以这种货币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必然会对国际进口产生强烈的依赖性。随着清朝鸦片的大量进口,白银不断外流,造成了白银供给更加短缺,对比较脆弱和已经出现银贵钱贱的中国货币关系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打断了中国货币制度正常发展的道路。白银为官方货币,百姓交税,国库收入,都是收白银的,而白银外流,导致市场白银缺少,那么白银就会涨价,但是人们的铜钱没有增加,这样就导致了通货膨胀。百姓的铜钱不值钱,人民就会贫苦,另外国家税收也会减少,导致国家贫困,政局不稳。
——摘自《论明清两代货币制度的缺陷以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