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走进四川博物院,《高山仰止回望东坡一苏轼主题文物特展》正在展出。头戴斗笠,脚穿木屐,双手撩起衣摆,展厅起点处明代朱之蕃所绘的苏轼像轴,让不少观众对苏轼有了直观印象。这是苏轼流放儋州时的生活写照,尽管极其艰苦,他仍①____,以著书为乐。以《苏轼宦游图》为引,展览利用大量文物、图像和诗文串联起苏轼人生中的亮点。陕西凤翔是苏轼政治生涯的起点,他深入民间与百姓一起抗旱救灾,著名的“喜雨亭”“凌虚台”皆有图文展示,生动直观。借助视频技术,西湖一角被“搬进”展厅,苏轼两入杭州贩灾放粮、疏浚运河的故事娓娓道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了解苏轼在密州惩治盗贼、整顿军政的事迹后,观众重读这首词,内心激荡,豪情油然而生。“( )”中年以后苏轼接连被贬,远至海南岛。四海飘零中,他进入创作高峰。展览展出了明代许光祚书《记承天寺夜游》、清康熙款青花后赤壁赋笔筒等文物,苏轼影响之深远,②____。展览还围绕苏轼的爱好专设了一个单元,穿行在展厅中,看苏轼纵情山水、饮茶品酒、制作美食,琳琅满目的展品叙说着“此心安处是吾乡”。

 宋代四川的产业兴旺,催生了文化昌明、人才辈出的局面。本次特展将背景介绍贯穿始终,通过一件件文物向观众呈现出苏轼成长的时代风貌,使人们能够走进他丰盈的精神世界。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B.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D.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 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汉字。请从下列三个汉字中任选一个,借鉴文段中画线句子的拆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

人奔波一生,大多来不及细细品味生命的甘苦。步入老年,如果不回顾、反思与总结,岂不枉过一生?茶,汲天地之精华,沐日月之灵性:一个“茶”字拆开来,“人”位于“草”“木”之间造字时融入了天人合一的深刻寓意。常言说“茶静酒狂”,茶生静气,可入肌肤、涤心尘。人要选择与过往和解,茶,无疑可以充当最佳的催化剂。

【考点】
仿写句式; 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成语的使用; 语句补写;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语言文字运用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语言文字运用 Ⅰ

作为烹饪的一种方式,烧烤自两千年前的汉代就已流行。 “肉串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 ‘三件套’ ”,这样的画面,在徐州出土的众多汉画像石中____,透露出汉代徐州人对烧烤的喜爱。徐州铜山区出土的一块汉画像石——“庖厨图”就生动描摹着古人烤肉的场景。左边一人,在俎上切肉;右边一人,一手拿扇一手拿烤串, “U”形签子穿了两串肉。墙壁上挂着鱼、羊腿,地上还有鸡、鸭与两条狗。

作为彭祖文化孕育下的烹饪之都、刘邦创立大汉的发祥地的徐州在两汉时期具有底蕴深厚的饮食文化。汉代,徐州的烧烤已颇具规模,现在的徐州人热衷吃烧烤只不过是____ 地延续了先人的习俗罢了。在汉文化发祥地徐州吃烧烤, “吃货”们能感受到“十个腰子十个球,大乎辣椒大乎油”的豪猛,还有自汉代积淀而来的豪迈。

不论是近来以小火炉和小饼为特色的淄博烧烤,还是以量大著称的东北烧烤,抑或是以策品丰富且奇特闻名的云南烧烤,烧烤在全国不同地方____。 “吃货”们可以在这些地方品味不同特色的烧烤。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假如你是导游,请仔细观察《庖厨图(局部)》,围绕画中的两个人发挥想象写一段解说词,含蓄表现出古人烧烤的悠然惬意。要求:至少用一种修辞,不超过80字。  
语言文字运用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