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不仅形成了真正的学术繁荣,而且还有大量的新认知通过不同观点间的相反相成、相生相灭被创造出来。如孔子的仁学体系和孟子的仁政理想;墨子的兼爱、非攻和大同精神;老子所构建的宇宙论及宇宙论同社会论、人生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庄子主张把心的逍遥置于一切之上的人生观;荀子为证明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而提出的“维齐非齐”论和天人相分的世界观;韩非等人建立的与时俱进的理念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摘编自赵世超、卫崇文《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材料二

西周末年,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礼崩乐坏所导致的士的再就业需求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无论是后世诸子百家的称谓也好,还是九流十家的说法也好,都表明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丰富程度。中国思想由此实现了突破,并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价值,塑造了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何善蒙《“士”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诸子的政治主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并概括其性质和地位。 
【考点】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其思想主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颇受重用。他们的活跃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当时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各自提出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彼此论战辩驳,形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他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被人民推翻。

——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材料三   韩非子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披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种政体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而在中央权力又高度集中于君主个人。

——摘编自朱韬《法制之殇读韩非子有感》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孟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士”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进入大转型、大分化、大动荡时期。宗法分封体制趋于瓦解,社会阶级构成也发生巨大变化,士阶层的人数因而大增。与此同时,王官之学散于百家,学术也不再垄断于“官方”,士阶层因拥有“知识”而逐渐掌握“话语权”,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阶层。

——摘编自高伟洁《“士至于道”与传统士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以春秋战国时期为核心的考查》

材料二: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激烈的阶级斗争激发了人们强烈的参政意识。对于当时社会变革中的种种问题,人们提出自己的认识和主张,这些认识和主张大部分是围绕政治思想上的论述而逐层铺展开的。人们“为学”是为了实际的政治,这就决定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具有普遍的政治色彩。同时,随着物质文明发展迅速,财富、享受、欲望与野心、权势、罪恶同步增长,文明进步与道德沦丧背离,思想家们生发改变现状的种种主张,并为此锲而不舍地追求。此外,长期的封建割据、封闭的自然经济、迥异的地理环境、各地独特的民俗风情,使列国文化步入独立发展的轨道,形成了风格各异的区域文化。

——摘编自王景润《简论春秋战国文化的时代特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士”阶层崛起的原因。
(2) 概括材料二中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时代特色。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矛盾突出,“礼崩乐坏”,秩序不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国积极尝试改革变法,以求在争霸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急剧变化的现实社会中,一部分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士人,开始思考变革时期的社会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于是,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各种治国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势。

——摘编自李浩《儒家思想流变对中国古代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   由孔子开创的儒学在战国百家争鸣中得到系统的阐述和发扬,成为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秦统一后采取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儒学遭到严重打击。到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倡导的主导性学术,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基调。……到了南北朝时期,三教并行,儒学、佛教、道教继续相互融通。南朝经学深受玄理,又受佛学的影响,用义疏的形式疏解儒家经典。……隋唐时期处于政治大一统的时代,儒学也得到复兴。在儒学复兴的背景下,佛教发展引发了儒学与佛教的直接冲突。反佛的儒者中,最著名的是韩愈。韩愈对佛教的激烈批判,凸显出儒家思想与佛教的确存在深层次的冲突,但其学说中也还是明显地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来丰富儒家思孟学派的修心学说。……宋初以来,思想家们不满于汉唐章句之学的烦琐,认为其无助于儒家义理的阐发,他们从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出发,探究儒家经典的大义,形成儒学研究的新途径。

——摘编自赵轶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中华文明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变迁过程,并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变迁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