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矛盾突出,“礼崩乐坏”,秩序不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国积极尝试改革变法,以求在争霸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急剧变化的现实社会中,一部分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士人,开始思考变革时期的社会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于是,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各种治国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势。
——摘编自李浩《儒家思想流变对中国古代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 由孔子开创的儒学在战国百家争鸣中得到系统的阐述和发扬,成为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秦统一后采取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儒学遭到严重打击。到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倡导的主导性学术,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基调。……到了南北朝时期,三教并行,儒学、佛教、道教继续相互融通。南朝经学深受玄理,又受佛学的影响,用义疏的形式疏解儒家经典。……隋唐时期处于政治大一统的时代,儒学也得到复兴。在儒学复兴的背景下,佛教发展引发了儒学与佛教的直接冲突。反佛的儒者中,最著名的是韩愈。韩愈对佛教的激烈批判,凸显出儒家思想与佛教的确存在深层次的冲突,但其学说中也还是明显地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来丰富儒家思孟学派的修心学说。……宋初以来,思想家们不满于汉唐章句之学的烦琐,认为其无助于儒家义理的阐发,他们从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出发,探究儒家经典的大义,形成儒学研究的新途径。
——摘编自赵轶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中华文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