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摘编自《汉书·刘辅传》

 材料二  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 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  ……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物排  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

——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1) 说明材料一中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抑商的主要目的及表现。
【考点】
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郡国并行,郡的权力不算太大,对地方的监察只是由丞相不定期派使者到各地巡察。惠帝时,长安附近的三辅地区,豪强地主、官吏多行不法之事。于是,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相国曹参请派御史监察三辅郡,部分地区恢复御史监郡制。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丞相遣使分刺各地。文帝还时常亲自派御史到各地巡视,但至武帝以前仍未形成固定的制度。朝廷派出的监察官既有御史,又有丞相史;他们的监察地区亦无固定划分。

材料二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初置部刺史”,正式设置刺史制度。朝廷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监察区),即冀、幽、并、兖、徐、青、扬、荆、豫、益、凉、交阯、朔方。每州派部刺史一人,负责监视州部内之郡县。刺史秩仅六百石,却有权监察二千石的郡守和王国相,后来甚至可以督察诸侯王。这些秩低权重之刺史是皇帝的代表,每年八月巡视郡国,其主要任务是监视地方官和“强宗豪右”。

——材料一、二均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以前汉代中央对地方监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刺史制度的内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即位。他所面临的形势是“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他继承了“文景之治”的全部历史遗产,其中,既有社会稳定、人心归向、经济富裕的优势,也有制度有缺、国家控制能力薄弱的遗憾。汉武帝时期的政论家严助,总结汉武帝时代的特点是“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

——摘编自孙家洲、王文涛《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

(1) 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2) 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造就“盛世”的相关政治制度。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