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官吏选拔制度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下,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选官制度,以便不断补充和调整各级官僚队伍,保证本阶级统治意志的顺利推行。
材料1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央政府初立九品, 按人才优劣定品第, 这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汉末察举制被名门士族所操纵的弊端。但九品中正制中各地中正的人选皆由在朝为官的世家大族兼任,人才的任用升降实质上仍然完全掌控于门阀士族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 中央要巩固和加强集权显然是不可能的, 与此同时, 庶族地主的力量却在门阀士族逐渐衰弱的趋势下不断壮大,他们对于选官制度产生了新的政治诉求,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摘编自李烁《浅析唐朝科举制度与朋党政治》
材料2 汉代选拔人才, 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 以察举、 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但荐举制也有局限性, 而且这种局限性愈到后期愈加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 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到隋唐时代推行科举制, 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考生自由报名,布衣之士有了为官的机会。从隋代到清代的1300多年间, 科举制选拔出大量文武官员与后备人员,给社会与国家治理队伍注入活力。
————郭齐勇《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特质》
材料3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自隋唐以后, 各代“大小之官, 悉由吏部; 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 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 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 贵族的行列。 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