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羁縻的第三点要义,在于因俗而治,正所谓“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即用制度、文化和技术引导并逐渐改变夷狄,而不直接对其进行统治。在这方面,唐朝尤为成功,通过广泛建立羁縻府州制度,极大地扩大了唐朝中央政府的影响。唐朝近三分之二的地区为羁縻府州,这是羁縻政策的制度性发展。羁縻州府的设置,将许多民族首领纳入府州的地方制度之内,并授予他们官职。当然,羁縻府州同州郡还有显著区别,其首领担任的官职可以世袭,其也保持相当的独立性。

——摘编自韩昇《东亚世界形成史论(增订版)》

材料二 
       安史之乱以前,由于唐朝在西域的经略,通往西域的交通大开,形成了自汉代以来东西陆路交通的极盛高潮。当时中西交往空前繁荣,亦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唐朝与西方的交通,除了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更为繁盛,这一时期因此也被称为“丝路的黄金时代”。

——摘编自武斌《丝绸之路全史(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府州设置的特点,并说明其积极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前期被誉为“丝路的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并列举该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事例。
【考点】
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昭武九姓

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又被称为昭武九姓等,属于伊朗系统的中亚古族。在公元3至8世纪,粟特人大批东行,沿线建立聚落,形成了大小不同的城邦国家,史书中有着康国自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供奉特产的记录。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在撒马尔罕和长安之间,甚至远到中国东北边境地带、印度地区,逐渐形成了粟特人的贸易网络。

                                 粟特移民迁徙路线图

“射猎图”石枕(图案),邺城遗址出土的典型粟特器物。描绘一位高鼻深目的胡人策马回首射箭,图像左方和下方装饰有卷草纹饰带;此为萨珊波斯常见的艺术题材。

萨保是粟特商队的首领,同时也是粟特人信奉的琐罗亚斯德教(袄教、拜火教)首领,当时的中国政府把萨保纳入自身的官僚体制当中,唐朝边境地区如营州等地的胡人聚落保留该制。唐初朝廷设立蕃养官马的监牧机构,归附、使节、质子、或以门荫方式入仕的 粟特人授以武职。北朝至隋唐时期,大量粟特人定居中原,自称长安人、洛阳人、会稽人 等。入华粟特人改换姓氏、《新唐书》中康、安、曹、石、米、何、史等粟特姓氏,被统称为“昭武九姓”,在入华粟特康氏碑志中,以西周卫康叔作为普遍的祖先认同。由于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这影响到唐朝中后期一些粟特人的生存环境。晚唐时,河北以及原六 胡州的粟特胡人,加入到北方民族沙陀部当中。

结合图文材料,描述粟特人的东迁路线。分析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