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
材料一:
[变法改革]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新型生产工具和农业技术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
材料三:
资料①: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
资料②: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晋国在称霸过程中,灭掉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戎狄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
材料二:下表为商鞅变法部分内容。
政治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经济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军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材料三:商鞅两次游说秦孝公失败后,终以“霸道”学说(即法家学说)得到秦孝公的支持。以法家学说作为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这既是秦国君主的选择,又是秦国文化的选择,同时也是商鞅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秦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的改革路线,从而为变法的成功奠定了理论基础。
701班学习小组开展了“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能看到……”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并收集了以下资料:
资料3:“五尺童男子驱牛用铁犁耕地一天,相当于成年男子用未耜耕作三天。”
——摘编自《中国封建经济史》
资料4:“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摘自《战国策·秦策一》
资料5:“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资料6:“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中国历史地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