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周时期,“天下一统”的意识已十分明确,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便是这种意识的表现。在孔子眼里,西周是“天下有道”的“大一统”时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及至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大夫出时,就进入了“四夷交侵”的战乱时期。所以,孔子特别强调“大一统”的重要性。孔子一生向往、歌颂、寻求“一匡天下”的“大一统”,以确立有序的社会制度来达到治平天下的目标。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二: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形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通过文化的一统实现政治的一统;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通过地域的一统实现民族的一统。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强调“大一统”的背景,并指出其目的。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汉王朝面临的外部威胁及汉武帝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的措施。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一统”思想的积极作用。
【考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评价汉武帝;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汉武帝是中国古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一位历史人物,但不同史书上对他的叙述和评价差异很大。阅读表,回答问题。

作者/作品

作者所处的时代

对汉武帝的叙述或评价

司马迁《史记》

汉武帝时期(目击者、参与者)

班固《汉书》

东汉初期(距离汉武帝100多年)

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意译: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如果能再像汉文帝汉景帝那样谦恭节俭的话,就太完美了,和《诗经》《尚书》里面称颂的古代圣王相比,也毫不逊色。

司马光《资治通鉴》

宋代(距离汉武帝1200年左右)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意译:汉武帝极度奢侈享受,刑罚残酷、横征暴敛,大兴土木,还迷信鬼神、四处巡游,弄得民不聊生,百姓都不得不造反了,跟秦始皇简直没什么差别。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上

当代(距离汉武帝约2100多年)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

请回答:

(1) 根据表格内容,指出班固和司马光对汉武帝的评价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2)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证明课本中的观点(材料中双横线内容),至少写出3点史实。
(3) 请你以司马迁的身份,补充《史记》中对汉武帝的评价。(用现代文表达即可)
(4) 综合上面的材料,想一想,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