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中国在中西新旧折冲的多重困境里,开始了步履蹒册的近代化历程,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最随人转迭相递进。中国逐步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轮船招商局长期使用官款,发展迅速,该局成立时只有3艘轮船,1877年收购美国模昌轮都公司以后,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1873年至1893年,它获利白银600多万两,但大都归入李鸿章等人的私囊。

——摘编自《中国历史)入年级

材料二:洋务派创张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重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治局为利,局内人员的“薪水工会”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它们的生产成本高,效率低下,管理水平远远低于国外的同类企业。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汝(光绪帝)何敢任意要为!诸臣者,皆我(慈禧太后)多年历选,留以辅汝,汝何敢任意不用!乃竞敢听信叛逆蛊惑,变乱典型。何物康有为,能胜于我选用之人?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所立之法?

——摘编自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材料四: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分析材料一,谈谈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 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原因。
(3) 材料三中“康有为之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顽固派的主张。
(4) 材料四中的“革命”和“全人格的觉醒”分别指哪两个历史事件?
(5) 结合近代化历程中遭遇的种种挫折,指出材料四中梁启超倡导的“全人格的觉醒”的原因。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历史兴趣小组在“行走宝山”活动中,到达吴淞火车头广场,学生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吴淞铁路的历史,找到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1872年,英美外商组成吴淞道路公司,声称要修筑一条寻常马路。

1876年7月,吴淞铁路正式营业,是中国最早的运营铁路,英商获利颇丰。

1876年4月—10月,中方以“(中国地方)中国当有自主之权”“英国即倡于前,难保他国不踵其后”,与英方交涉,以28.5万两白银买断吴淞铁路,次年全部拆毁。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洋务派代表,管辖上海),先后两次向总理衙门建议修筑“吴淞——上海——江宁(南京)”之间的铁路,认为修筑此路“有益商务、筹款、海防三端”。

1898年,吴淞铁路(改名淞沪铁路)重建,不久通车营业,是连接上海市区与吴淞码头的唯一铁路线,极大便利了上海乃至江南地区货物运输和乘客出行。

材料二: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炸毁淞沪铁路线桥梁。

1937年12月,日军将淞沪铁路更名为“吴淞线”,并往炮台湾北端延伸半公里,直达江边。

材料三:

1963年,淞沪铁路旅客列车全部停驶,何家湾至宝山路区段改作货物运输线使用,并减少货运车次。

材料四:

1997年,淞沪铁路线宝山路站至江湾段钢轨被拆除,建设高架铁路,即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又称“明珠线”,是上海首条高架轨道交通线路。

——摘自上海通志馆公众号、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官网

(1) 1872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该运动名称是什么?
(2) 依据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吴淞铁路变迁史

1876年—1932年

1932年—1945年

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先炸毁吴淞铁路,后变其为扩大侵略的交通要道。

1949年—1997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化发展需要,吴淞铁路调整了部分功能。

1997年—至今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吴淞铁路变迁史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