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轻舟浮渡,六次成功临彼土。愿力无边,招手冯夷看海天。高坛讲律,盏盏禅灯明暗室。杖锡千家,环海都开友谊花。
---夏承焘
材料二:“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 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钱文忠
材料一:733年,他毅然率领弟子们踏上了六次东渡日本的艰难历程。第一次遭到了官府的阻挠以失败告终……第五次东渡最为悲壮,因风浪很大,三次起航最后只好在海南岛南部靠岸。第六次东渡同样是历尽千辛万苦,但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把中国文化带到了日本。
材料二:贞观初年,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他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孤征沙漠,独步雪山,独行五万里,历经四年到达目的地,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他于贞观十九年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回国后,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他的游历被记录成《大唐西域记》。
《客使图》是唐代章怀太子墓墓道中的壁画,画中人物均为真人大小,共有六位。该画描绘的是唐朝的外交机构——鸿胪寺官员接待觐见使节的场景。画面左侧三位为唐朝鸿胪寺官员。右侧三位为觐见使节,拱手躬身,毕恭毕敬,根据推断,为首者应为来自东罗马的使节;中间者,学界对他的国籍有诸多不同解释,如“日本使者”“新罗国使者”“高句丽使者”“渤海国使者”等,均在讨论之列;最后一位,学者们普遍推测其为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室韦族或袜羯族的使者。
根据图文材料,你能从中获取哪些有关唐代对外交往的信息?
材料一: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有500多人。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46年,日本仿照中国的政治制度实行了大化改新。
材料二:贞观二十一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