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历史文化历经五千年浓缩,积淀出中华语言之精华——成语。成语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
成语“____”表示饮食节俭:“____”表示饮食讲究,“____”表示偶食荤腥,“____”表示饮食奢侈,“____”表示殷勤待客等,都不同程度地蕴涵着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信息。鼎,是我国古代炊器,又是盛熟牲的器具。它多用青铜或陶土制成,盛行于商周。一般都是圆鼎,两耳三足。相传夏禹曾铸九鼎,象征九州,夏、商、周三代均奉为传国之宝。我国政府赠送给联合国“世纪宝鼎”,并显示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和文化。
成语“拂袖而去”、“袍笏登场”、“被褐藏辉”、“长袖善舞”、“荆钗布裙”、“金钗换酒”、“巾帼英雄”等,又都( )。丝绸在我国很早就是制作服装的材料,随着丝织工艺的不断发展,出现了“绫”“罗”“绸”“缎”“纨”“绢”等多种蚕丝制品,于是就有了“经罗绸缎”这个成语,它泛指精美的丝织品或用精美丝织品制成的服装。丝绸服装只有富贵人家才穿得起,所以又有称富家子弟为纨绔子弟的成语。一般平民百姓的服装多为“葛巾布袍”“短褐穿结”“葛巾野服”。通过上述成语,我们便可以了解着装差异反映出的贫富差别。我国古人的服饰不仅有多样的材质、丰富的装饰、繁复的身份区别标志,(B)。“颠倒衣裳”这个成语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衣裳”这个词在现代汉语里表示衣服,不分上下,然而在古代却很有讲究,一般来说,古人称上为衣,下衣为裳,如果把上衣下裳颠倒了穿,就会不合礼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