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

【考点】
欧洲早期的殖民扩张及其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世纪,意大利各自治城市的有组织的商人团体,如商会,经常发布调整工商业活动的规章。规章制定都遵循的原则是:不得与市政当局的总体性法规发生冲突;必须与商务活动有关:必须是公正合理的。规章都渗透着罗马法的内容和商业习惯,并通过法学家的著作变成了西欧各城市调整银行业、票据交易、典当业、船舶登记、货物运输以及保险业等的法律规范。商人公会获得了广泛的管辖权,适用这些规则处理本地商人之间与外地商人之间的法律纠纷问题。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英法与荷兰展开海上贸易的激烈博弈,都力图建构以自身为中心的世界海上贸易格局。英国颁布《航海条例》(1651年,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本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等)。法国颁布《海事法典》(1681年,将航海、商业和海军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清楚地规定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权力与义务等)。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商法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比较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中的立法新变化,并分析其主要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留,激烈列强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主要表现为对海洋航线的控制,海上商业贸易排蚀性盈断化势、海上战略据点的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拓展等。17世纪时,荷兰凭借其强大的海上贸易能力和东印度公司等特许公司的这作,成为“海上马车夫”。西班牙、葡萄牙通过《萨拙戈萨条约》来固定海洋利益分割,英国制定《航海条例》为荷兰争夺海洋权益。各国政府有时会颁发承掠许可证,鼓励私人船只攻击敌国商船,达进一步加剧了海上冲突。

——换编自郭渊《海洋权益与海洋秩序的构建》

材料二   二战后大量国际组织的成立促进了海洋秩序的机制化发展。各国继一战后签订大批的通商航海条约,开始通过国家间的正常贸易来增强国家的实力地位。二战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海洋制度和机制的建设中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围绕海洋权益各国在政治法律等层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合法化的制度认同来确保机制的实施。海洋议题的处理以及海洋机制建设产生了“外溢”的效应,对处理其他国际问题产生了影响。

——摘编自李亚敏《海洋秩序在国际秩序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欧洲列强海洋权益争夺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洋秩序的机制化发展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