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班固撰写《汉书》时,沿循《史记》设《循吏传》,记载了六名循吏:蜀守文翁“少好学,通春秋……仁爱好教化”;胶东相王成“劳来不怠,流民自占八万余口,治有异等之效”;颍川太守黄霸“以外宽内明得吏民心,户口岁增,治为天下第一”;北海太守朱邑“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渤海太守龚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蓄)积,吏民皆富实”;南阳太守召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
——整理自班固《汉书·循吏传》
材料二 成书于五代的《旧唐书·良吏传》中正传有41人,附传有13人,其中13人以“直谏”“劝谏”入传。“除暴安良”“战功卓著”“正直敢谏”成为臣僚入传的重要标准。北宋修《新唐书》,改《良吏传》为《循吏传》,正、附传共记24人,其中16人取用《旧唐书》。入选之人多为考课优异,有富民、缉盗、治狱、化俗、抚边等实绩的官吏。仅以“直谏”“军功”在《旧唐书》中入传,但缺乏治民政绩的官吏,或不取,或记于附传。宋元以后,“循吏”逐渐限定为“累领剧镇”“终于庶僚”的官吏;考课优异和民心民意是其最主要的标准。
——摘编自牛子晗《正史〈循吏传〉入传标准与记述内容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