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著阅读。

根据《傅雷家书》相关内容,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傅雷家书》主要是傅雷写给长子(人名)的信件。在信中,他常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希望儿子要有艺术、人格尊严,做一个“、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 阅读下面链接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链接①:【八月十六日晚】 孩子: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 ……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
资料链接②:【三月一日】在经济方面,与其为了孩子将临而忧虑,不如切实想办法,好好安排一下。衣、食、住、行的固定开支,每月要多少,零用要多少,要有计划,然后严格执行……遇到每一笔非生活必要开支,都要冷静的想一想,是否确实必不可少……
问题探究:金庸先生曾经评价:“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 请结合原著内容及“资料连接”,谈谈你对金庸先生这句话的理解。

【考点】
作品的基本内容; 作品的综合评价; 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傅雷家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名著导读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经典常谈》的节选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本来呢,当时七雄分立,没有共主,没有盟主,各干各的,谁胜谁得势。国际间没有是非,爱帮谁就帮谁,反正都一样。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

记载那些说辞的书叫《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书名也是他提议的,但在他以前,汉初著名的说客蒯通,大约已经加以整理和润饰,所以各篇如出一手。《汉书》本传里记着他“论战国时说士权变,亦自序其说,凡八十一篇,号曰《隽永》”,大约就是刘向所根据的底本了。蒯通那枝笔是很有力量的。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固然传达出来了;而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读这部书,真是如闻其语,如见其人。汉以来批评这部书的都用儒家的眼光。刘向的序里说战国时代“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苟以取强而已矣”,可以代表。但他又说这些是“高才秀士”的“奇策异智”,“亦可喜,皆可观”。这便是文辞的作用了,宋代有个李文叔,也说这部书所记载的事“浅陋不足道”,但“人读之,则必乡其说之工,而忘其事之陋者,文辞之胜移之而已”。

(1) 请说说文中加点的“职业的态度”的具体内涵。
(2) 请简要概括人们赞美《战国策》的原因。
名著导读 普通
3. 名著阅读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经典常谈》整本书阅读。请结合阅读情况,完成题目。

(1) 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书是朱自清先生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B. 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等,这些史书涉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 C. 选择性阅读目的性强、方法多样,如对古代文学感兴趣,可以先读《诗第十二》《文第十三》,如果你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说文解字》。 D. 《经典常谈》是一本通俗化学术著作,具有口语和学术语言交织而成的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
(2) 阅读材料,说说你将采用什么顺序阅读这“四书”,理由是什么?(注意“四书”必须写全名)

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后来规定“四书”为科举用书,原也根据这番意思。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名著导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