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万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1
2.1
996
99
唐朝
392
42
59
58
北宋
1 122.5
62.9
662.4
31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线路
概况
汴河线
将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及湖北各省的米300万石及菽100万石,自长江运入淮河,再转运到汴京
黄河线
将陕西之粟50万石及菽30万石从三门、白坡经黄河运到汴京
惠民河线
将河南、安徽地区的粟40万石及菽20万石,从闵河、蔡河运入汴京
广济河线
将京东之粟12万石从五丈河运入汴京
时期
思想家及出生地
历史地位或主张
春秋
孔子(鲁国人,今山东)
儒家创始人,“至圣先师”
战国
孟子(邹国人,今山东)
“亚圣”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
“汉代孔子”
唐代
韩愈(河南河阳)
古文运动先驱,开理学之先声
南宋
朱熹(福建尤溪)
理学集大成者
明朝中期
王阳明(淅江余姚)
心学集大成者
明清之际
李贽(福建泉州)
早期启蒙思想家
顾炎武(江苏昆山)
晚清
魏源(湖南隆回)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广东南海)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
孙中山(广东香山)
民主革命先行者,提出三民主义
民国
陈独秀(安徽怀宁)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
蔡元培(淅江绍兴)
北大校长,提出“恶想自由,兼容并包
据表中信息,指出一个有关古代或近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写明趋势,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材料:表二十四史中的历史人物地理分布表
人数
东汉
唐
明
陕西
22
73
261
63
6
80
江苏
23
13
92
97
49
241
直隶
28
223
212
7
128
浙江
2
14
34
84
136
258
山西
10
16
182
141
17
56
安徽
3
24
53
38
199
河南
39
170
219
324
37
123
江西
1
81
83
204
山东
61
57
156
93
湖南
0
12
27
甘肃
19
湖北
11
29
76
奉天
四川
4
26
71
内蒙
其他
100
98
179
总计
166
362
1038
915
103
503
40
95
203
539
501
1241
注:其他包含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份。
------摘编整理自丁文江《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
提取表4中历史人物空间分布信息,指出其分布特征,并加以阐释。
表2
阶段
历史现象
第一寒冷期
(公元前1000——前850年)
北方的少数民族向南迁徙到达关中地区,出现了“南夷与北狄
交”的局面。西周末年,戎狄攻破镐京,周朝迁都洛邑
第二寒冷期
(公元初年到600年)
“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出现五族内迁局
面,继而有孝文帝改革
第三寒冷期
(1000——1200年)
北方少数民族契丹、党项、女真、蒙古挥戈南下,建立政权与两
宋长期对峙
第四寒冷期
(1400——1900年)
1636年,皇太极继皇帝位,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
建立清帝国
——摘编自张利《气候变迁与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南下》
从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
——摘自《宋书》
(东晋)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宴如(即安定)也。
——《宋书·沈昙庆传·史臣曰》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摘自唐.李白《永王东巡歌》
材料二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摘自 <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
材料一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据司马迁《史记》等
材料二 宋人记载“七闽二浙、江之西东,人才之盛,甲于天下”。元朝以来,中央政府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南北沟通和对南方的管理。明清时期,一些人主张在京畿地区种稻、官方招募南人到北方传播南方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知识。
——摘编自杜新豪、曾雄生《经济重心南移浪潮后的回流——以明清江南肥料技术向北方的流动为中心》
材料一
时间区域
隋大业五年(609)前后
唐天宝年间(742-755)
唐元和年间(806-820)
全国总户数(户)
8907546
8955370
2746150
北方户数所占比例(%)
75.8
54.9
29.4
南方户数所占比例(%)
24.2
45.1
70.6
——据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北宋元丰三年(1080)
南宋淳熙十四年(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
元至顺元年(1330)
16570474
19166001
13711174
30.6
35.4
18.9
69.4
64.6
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