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938年春国民政府决定设置国民参政会为战时最高民意机关。7月第一届国民参政会在武汉正式召开大会。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在内的160多位参政员参加会议。会议确定了“抗战到底,争取国家民族之最后胜利”的国策,通过了中共参政员提出的《拥护国民政府实施抗战建国纲领案》等系列决议案。
在1944年9月5日的参政会开幕式上,多位参政员指出,“中央地方各地之贪污现象,未能尽法惩治,为抗战建国时期之大患”,这一问题长期讨论而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抗战中后期陈嘉庚、黄炎培等参政员访问了延安,回到大后方后,他们对中共治理下的根据地赞誉有加。1944年9月,中共代表林伯渠在会上提出了联合政府的建议,不仅得到了中间党派的积极响应,甚至连美国方面在最初阶段也表示支持。蒋介石集团拒绝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
1945年5月,中共以“此次所谓新的国民参政会之召集……完全出国民党一手包办”为由,明确宣布不再参加新一届国民参政会。7月,国民参政会四届一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中共参政员和许多其他方面人士未出席会议。280名参政员第一天到会的仅有180人,与会国民党参政员占参会总人数的84%。
国民参政会运行过程以1944年为界分为前后期,国共两党的形象经历了国共双赢、国降共升阶段。
——据洪富忠《战时中共在国民参政会的形象塑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国民参政会运行过程中的“国共双赢”“国降共升”现象做出合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