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章纹是帝王及官员礼服上所绣十二种纹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宗彝(祭祀用酒器)、藻、火、粉米、黼(斧头状花纹)、黻(亚型图案)。
材料一 《尚书·益稷》揭示十二章纹最早可被追溯至舜帝时期。周公制定《周礼》后,规定日、月、星辰三章用于旌旗,帝王服饰上只保留九章纹,以龙为首章而称为“龙衮”。此后章纹一度消失,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直至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9年)才再度恢复十二章纹,并成为历代帝王的服章制度。
材料二 《明史·舆服二》载,皇帝衮冕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亲王上衣绘山、龙、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世子八章。郡王七章。五章衮衣,赐予外藩。
材料三 日本文武天皇发布《大宝律令》规定,天皇在正式场合穿十二章冕服“衮龙御衣”。1871年明治天皇认为“如今衣冠之制模仿自中古唐制,风格流于软弱”而将其废除。
材料四 鲁迅执笔《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一文阐述:西国国徽多十字,或摹盾形。今中华民国,已定嘉禾为国徽。作绘之法,为嘉禾在于中,是为中心。嘉禾之状,取诸汉“五瑞图”石刻。干者,所以拟盾也。凡此造作改为,皆所以求合度而图调和。令其象更美且优,则庶几可以表华国之令德,而弘施于天下已。
材料五
位置 | 章纹 | 内涵 | 位置 | 章纹 | 内涵 |
上衣 | 日 | 照耀万物 光耀中华 | 下裳 | 宗彝 | 供奉 忠孝 |
月 | 藻 | 洁净 |
星辰 | 火 | 光明磊落 |
山 | 镇定自若 | 粉米 | 重视农桑 滋养万民 |
龙 | 高贵神圣 神奇变幻 | 黼 | 干练果断 |
华虫 | 美丽 文采 | 黻 | 明辨是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