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二章纹是帝王及官员礼服上所绣十二种纹饰: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雉鸡)、宗彝(祭祀用酒器)、藻、火、粉米、黼(斧头状花纹)、黻(亚型图案)。

材料一   《尚书·益稷》揭示十二章纹最早可被追溯至舜帝时期。周公制定《周礼》后,规定日、月、星辰三章用于旌旗,帝王服饰上只保留九章纹,以龙为首章而称为“龙衮”。此后章纹一度消失,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直至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9年)才再度恢复十二章纹,并成为历代帝王的服章制度。

材料二   《明史·舆服二》载,皇帝衮冕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亲王上衣绘山、龙、华虫、火、宗彝五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纹。世子八章。郡王七章。五章衮衣,赐予外藩。

材料三   日本文武天皇发布《大宝律令》规定,天皇在正式场合穿十二章冕服“衮龙御衣”。1871年明治天皇认为“如今衣冠之制模仿自中古唐制,风格流于软弱”而将其废除。

材料四   鲁迅执笔《致国务院国徽拟图说明书》一文阐述:西国国徽多十字,或摹盾形。今中华民国,已定嘉禾为国徽。作绘之法,为嘉禾在于中,是为中心。嘉禾之状,取诸汉“五瑞图”石刻。干者,所以拟盾也。凡此造作改为,皆所以求合度而图调和。令其象更美且优,则庶几可以表华国之令德,而弘施于天下已。

材料五

位置

章纹

内涵

位置

章纹

内涵

上衣

照耀万物

光耀中华

下裳

宗彝

供奉

忠孝

洁净

星辰

光明磊落

镇定自若

粉米

重视农桑

滋养万民

高贵神圣

神奇变幻

干练果断

华虫

美丽

文采

明辨是非

(1) 据材料一,推测十二章纹一度消失的原因当是(     )(双选) A. 秦废周礼 B. 黄巾起义 C. 安史之乱 D. 汉承秦制
(2) 据材料二,概括“章纹制度”所反映的历史实质。
(3) 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明治天皇的观点及其态度折射了日本社会怎样的发展趋势?
(4) 你如何看待材料四中嘉禾国徽的设计寓意?
(5) 综合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 “十二章纹”的历史认识。
【考点】
日本明治维新; 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7世纪初到9世纪末,日本接受并仿效唐朝典章文物,可谓如饥似渴,亦步亦趋。但与所谓“全盘唐化”的印象不同,日本对唐朝的学习实际上也是有所选择的。例如,日本就不曾仿效科举考试制。而9世纪末以后,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走上与中国不同的道路。

——摘编自周一良《中日文化关系史论》

材料二 倒幕战争期间,倒幕派打出了“王政复古”的口号,要求幕府将政权归还天皇,国家政令统一。倒幕战争胜利后的1867年,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还给了天皇,史称“大政奉还”。明治二年(1869年) ,毛利敬亲、岛津忠义等强藩的藩主联名上书朝廷,表示愿意将领地和领民归还朝廷。明治四年,天皇召集萨摩、长州等四个藩的知事,命他们协助实施废藩置县改革。接着,召肥后藩、尾张藩、鸟取藩和在京各藩的知事入宫,宣布免去他们藩知事的职务。明治政府采取各种措施敦促其他各藩响应朝廷号召,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废藩置县。

——摘编自本多辰次郎《早稻田大学日本史·第十二卷·维新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角度解释中日两国走上“不同的道路”的含义。(要求:阐明两者道路的区别,须有具体史实依据)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时期中央集权制得以重建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