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议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  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年至1919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五  “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全党同志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一切工作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努力实现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要表现.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不同?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4)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5)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两次会议在思想路线上的共同之处.

(6) 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现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历史兴趣小组在“行走宝山”活动中,到达吴淞火车头广场,学生们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吴淞铁路的历史,找到了如下材料:

材料一:

1872年,英美外商组成吴淞道路公司,声称要修筑一条寻常马路。

1876年7月,吴淞铁路正式营业,是中国最早的运营铁路,英商获利颇丰。

1876年4月—10月,中方以“(中国地方)中国当有自主之权”“英国即倡于前,难保他国不踵其后”,与英方交涉,以28.5万两白银买断吴淞铁路,次年全部拆毁。

1895年,两江总督张之洞(洋务派代表,管辖上海),先后两次向总理衙门建议修筑“吴淞——上海——江宁(南京)”之间的铁路,认为修筑此路“有益商务、筹款、海防三端”。

1898年,吴淞铁路(改名淞沪铁路)重建,不久通车营业,是连接上海市区与吴淞码头的唯一铁路线,极大便利了上海乃至江南地区货物运输和乘客出行。

材料二: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炸毁淞沪铁路线桥梁。

1937年12月,日军将淞沪铁路更名为“吴淞线”,并往炮台湾北端延伸半公里,直达江边。

材料三:

1963年,淞沪铁路旅客列车全部停驶,何家湾至宝山路区段改作货物运输线使用,并减少货运车次。

材料四:

1997年,淞沪铁路线宝山路站至江湾段钢轨被拆除,建设高架铁路,即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又称“明珠线”,是上海首条高架轨道交通线路。

——摘自上海通志馆公众号、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官网

(1) 1872年,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运动,该运动名称是什么?
(2) 依据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吴淞铁路变迁史

1876年—1932年

1932年—1945年

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先炸毁吴淞铁路,后变其为扩大侵略的交通要道。

1949年—1997年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化发展需要,吴淞铁路调整了部分功能。

1997年—至今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吴淞铁路变迁史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