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文明是多样的,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材料二: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和中国人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

——坦普尔《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

材料四: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 根据所学知识将下面的古代亚非文明一览表填写完整。

发源地

文明名称

代表性的文明成果

北非的①流域

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是其文明标志之一。

西亚的两河流域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

南亚的印度河流域

古代印度文明

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③”。

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

古代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文明

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④,开始有了文字可考的历史。

(2) 日本参照隋唐制度进行了哪次重大改革?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在世界上的声望很高”的原因。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并指出其中一项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4) 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兼收并蓄”,在革命和建设中分别开辟了什么道路?
【考点】
新文化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工农武装割据;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大化改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民国九年《申报》“时评”栏目

材料二:1916年,李大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新文化运动仍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为救国方案……中国先进分子对救国方案的探索,再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资料

材料三:1918年李大钊部分革命活动。

李大钊接连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俄国十月革命。

毛泽东来到红楼,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并且逐渐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团聚了一些志趣相投的北大师生,建立了第一个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

在北大红楼里,李大钊和陈独秀等创办了《每周评论》。《每周评论》成为五四时期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摘编自张珊珍《党史第一课——中国共产党成立全纪录》

材料四: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为功为罪,所不暇计。今既被逮,惟有直言。倘因此而重获罪戾,则钊实当负其全责。

——李大钊《狱中自述》

(1)  材料二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哪一内容?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述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方案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李大钊宣传新思想的方式。 
(3)  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李大钊救国思想的变化。并指出导致李大钊思想变化的重大历史事件。
(4) 综合上述材料,简述李大钊的革命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