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明用大小不同的玻璃罩罩在两组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观察发现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B组实验低处烛焰先熄灭。为了探究玻璃罩中烛焰熄灭顺序不同的原因,小明以A组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将6个盛有等量澄清石灰水的敞口容器固定在铁丝上,点燃蜡烛,立即用小玻璃罩罩上(如图乙),分别记下各容器内石灰水变浑浊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获得数据如表。

容器编号

1

2

3

4

5

6

平均时间/秒s

3.2

3.8

5.0

7.1

11.1

19.0

实验二;将3支温度计分别挂在小玻璃罩内不同位置(如图丙),点燃蜡烛,一段时间后发现温度计①示数明显增大,温度计②③示数增大不明显。

(1) 根据实验一的结果,推测A组实验高处烛焰先熄灭的原因是
(2) 实验二研究的问题是
(3) 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B组实验现象做出简要解释:
【考点】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没有观察到现象,小组同学对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他们又做了如图所示两组实验。

(1) 【实验一】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装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小组同学认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此实验是想从(填“反应物的消失”或“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其中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二者发生了化学反应,其理由是,得到了小组其他同学的认同。
(2) 【实验二】实验装置图所示(装置已连接好,气密性良好,止水夹a和b已关闭,部分仪器已略去)。

【查阅资料】常温下NaOH、在水、乙醇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

溶质

溶解性

溶剂

氢氧化钠

碳酸钠

极易溶

易溶

乙醇

易溶

微溶

【温馨提示】与乙醇不反应,本实验条件下在乙醇中的溶解忽略不计。

①把注射器Ⅰ中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注入充满的三口烧瓶中,轻轻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把导管d移出石灰水,打开止水夹ab , 再从导管c端往三口烧瓶中鼓入 , 过了一段时间后,先把导管d放入澄清石灰水中,接着关闭止水夹a , 再把注射器Ⅱ中的稀盐酸注入三口烧瓶内,观察到的现象是。此实验从生成物的产生角度证明了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实验探究题 困难
2. 海洋封存是实现“碳中和”的途径之一,其原理是利用水等液体吸收CO2实现减碳目标。某科学小组对“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这一课题开展了探究。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气体在水和食盐水中溶解能力相同吗?

【建立建设】二氧化碳气体在食盐水中溶解能力更强。

【实验设计与操作】

(1) 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弹簧夹K1 , 关闭弹簧夹K2 , 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2) 关闭K1 , 打开K2、K3 , 分别用排水法、排食盐水法收集CO2 , 且每隔一段时间测出丁烧杯中液体的体积,测得数据如下:

时间/min

0

0.5

6

12

24

48

排水法时丁中水的体积/mL

0

2.5

14.5

23

34

41

排盐水法时丁中盐水的体积/mL

0

1

7

9.5

11

12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能用排水法收集CO2的理由是

【实验结论】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在中溶解能力更强。

(3) 小组同学想了解水吸收CO2后溶液的酸碱性情况,在实验中做了以下操作,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 , 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丁装置中溶液

丙装置中溶液

pH

6.50

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实验反思】海洋封存CO2后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