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大事记—1984年(部分)

1月

邓小平第一次视察经济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4月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

5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月

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摘自《历史》必修一,二,三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制度创新”是发展引擎,一条重要途径就是“试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的改革都是从“试点”开始探索,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最后上升为总体性的制度成果,在全国大范围铺开。这种方式把改革自上而下的战略部署与基层自下而上的创造积极性结合起来,集思广益,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保证社会的稳定。

——摘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 1984年是改革开放进程中重要的一年。根据上表所列资料及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年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变化。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有哪些“制度创新”?
【考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1年5月,国家经委等部委下发《贯彻落实国务院扩权文件,巩固提高扩权工作的具体实施暂行办法》,强调政府各企业管理部门要在企业计划、产品销售、企业机构设置、减少企业额外负担等方面,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为企业改革创造好的条件,把应该扩大给企业的自主权进一步落实,使各项改革能够同步配套进行。

——摘编自武国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4卷》

材料二  1988年2月,《国家体改委关于一九八八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指出:“深化企业改革方向,就是要解决全民所有制企业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问题,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把资产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交给企业,强化企业在经营上的责任,建立起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企业经营机制,逐步把企业推上市场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轨道。”

——摘编自顾海良等《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第3卷》

材料三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实体。

——摘编自陈述《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5卷》

(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20世纪80年代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如何与时俱进的。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科学管理之父:张兴让

“张联合”

1984年,张兴让调任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很快张兴让头脑中形成了成立“企业联盟”的构想。这种现在看来最简单的供、产、销联合体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张管理”

1985年,他出国考察,看到本企业与外国同行在劳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触动。回国后,提出了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为核心的“满负荷工作法”。

1985年下半年,他领导企业实行包括物质指标、经营工作、设备运转、物资使用、能源利用、资金周转等方面“满负荷工作法”,取得成功。

1987年,张兴让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大力推广。

“张折腾”

1992年,张兴让开始了建厂以来最大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第三次改革。他把全厂近千名在职工人全部解聘,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劳动服务公司将不再聘用。所有职工都必须交纳1~4万元的“风险抵押金”,否则不但不解决住宿问题、不发放医疗补贴和停业生活费,更不会按照长期工安排。

在重重压力下,“劳动服务公司”推行了不到两年便不了了之,张兴让的“劳动力社会化”梦想就此彻底破灭。——摘编自《张兴让:国企围墙内的变革者》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张兴让前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并谈谈“后张兴让们”的出路在哪里。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