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诗经·大雅》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新旧并非对峙关系。王安石的“新桃换旧符”虽有改革的含义,但也不是要打碎千百年的传统。而“五四”精英眼中的“新”则是欧洲中心史观,特别是哲学家康德的那种把新旧看成是“光明与黑暗”“启蒙与愚昧”甚或“善与恶”的关系。
——摘编自相蓝欣《从“中体西用”到“落后就要挨打——中国对外思想的变迁与内涵》
根据材料,围绕“新与旧”的关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中外历史上政治与思想文化领域的两个重大事件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论观点,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人物
内容
将军冯邕之妻元氏
母义三恪,道著二王,肃穆闺闱,见重君子。
长乐长公主元瑛
六行允备,四德无违,孝友出于自然,柔恭表于天性。
乐安郡公主元仲英
女节茂于公宫,妇道显于邦国。
该表反映了当时( )
中原王朝
边疆民族
4.1周朝
A.吐蕃
4.2秦朝
B.鲜卑
4.3西晋
C.匈奴
4.4唐朝
D.犬戎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孝文帝改革D文成公主进藏E丝绸之路
民族融合的方式
事件
5.1战争
5.2和亲
5.3改革与管理
5.4经济交往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贞观四年之后,许多少数民族内附,魏征等人提出不能让少数民族居住在黄河以南,理由是“匈奴……非我族类……逼近中华,久必为患”,而温彦博主张以宽厚待之,认为“不加怜悯,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太宗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作为皇帝,只有爱之如一、才能使少数民族真正的归附。太宗对其妥善加以安置。当时,在京城长安及周围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的人士,相安无事,有的还担任朝廷的要职。如长孙无忌是鲜卑人,李光弼是契丹人,高仙芝是高丽人,此外还有吐(蕃)人、沙陀人、突厥人等。
——摘编自张全明、王玉德《生态环境与区域文化史研究》
材料一 下表是部分北魏皇帝列表
谥号
姓名
道武帝
拓跋珪
太武帝
拓跋焘
孝文帝
拓跋(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庄帝
元子攸
孝武帝
元修
材料二 以下是北朝不同时期的佛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