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历代学者对于王安石变法及北宋社会之认识不尽相同。史学观察的不同视角,可窥见不同维度的历史真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久旱。汴京城的安上门监(京城看门小吏)郑侠绘制《流民图》,并进言:“窃闻南征北伐者(用兵河湟,对峙西夏),皆以其胜捷之势、山川之形,为图来献。料无一人以天下之民质妻鬻子……遑遑不给之状上闻者。臣谨以逐日所见,绘成一图……如陛下行臣之言(停止熙宁变法),十日不雨,即乞斩臣宣德门外,以正欺君之罪。”
——整理自《宋史·郑侠传》
材料二 “时王荆公安石日益信用,(程颢)先生每进见,必为神宗陈君道以至诚仁爱为本,未尝及功利……(变法施行后)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等十余事。”
“新政之改,亦是吾党(保守派)争之有太过,成就今日之事,涂炭天下,亦须两分其罪可也。”
——摘编自程颢、程颐《二程集》
材料三 由于改革派多来自当时已进入货币经济运作的南方社会,将劳役改为纳钱,借贷融资给农民和中小商人,甚至由政府直接参与商业活动的构想与做法,都是因应这种新经济情势而起。但是南北经济的发展并不平均,华北农民与市场关系不深……而且偏重开源的做法的确几近为政府敛财,在实际执行上又不能完全禁绝官吏舞弊……再加上官僚为求业绩表现,强迫不想贷款者贷款。遂使得行政技术上的问题,也成了新法扰民的口实。
——陶晋生、黄宽重、刘静贞编著《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