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C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烧杯D中,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呈红色。

【提出问题】烧杯D中上层清液含有哪些溶质(除指示剂外)?

【分析讨论】小组讨论后认为,确定反应后物质成分的思维路径:

①考虑反应物用量的不同;②抓住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微粒的重组。

某小组同学分析过程笔记如下:

【初步结论】

(1) 通过分析确定:烧杯D上层清夜中肯定不含H+ , 肯定含有Na+、Cl-。判断一定含有Na+、Cl-的依据是
(2) 【实验探究】

小组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静置。

无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没有Ca2+

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溶液,静置。

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肯定有OH-、CO32-

根据实验Ⅰ可以初步推断:上层清液中溶质(除指示剂外)所有可能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3) 实验Ⅱ中应加入过量的溶液。

【实验结论】烧杯D中上层清液的溶质有指示剂、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考点】
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碱的化学性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某校九年级要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化学老师准备实验药品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未盖瓶塞。对于该固体是否变质,老师让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来探究。
(1) 探究一:该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了?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猜想Ⅱ: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交流与讨论 提出猜想二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三位同学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小李

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Ⅰ成立

小王

向第二份溶液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Ⅰ成立

小陈

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猜想Ⅱ成立

(3) 解释与结论

①小王和小陈认为小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②有同学认为通过小王的实验不能得出样品中一定不含 Na2CO3 , 原因是

③有同学认为小陈的方案也不是最优的,理由是;你认为可以将加入的氯化钙溶液换成溶液,可以更好地证明猜想Ⅱ成立。

(4) 探究二:该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程度如何?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猜想Ⅱ:氢氧化钠已经全部变质。

实验方案设计并进行实验,取一定量的固体溶于水配制成溶液,三位同学按照讨论的方案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

猜想正确

②向①的试管中加入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5) 反思与交流

在讨论实验方案时,小李提出可以用氢氧化钡溶液替换氯化钡溶液,最后被小王否定,否定的理由是

(6) 拓展延伸

①氢氧化钠应保存。

②若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应在溶液中滴加,充分反应后再过滤。

实验探究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