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浙江省2024年6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共 25 题 ; 59人浏览 ; 高考阶段
2024-10-08
一、选择题I(共15题,共30分)
二、选择题II(共6题,共18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7分,第24题13分,第25题12分,共52分(共4题,共44分)
22. 以茶观史,溯往知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后期开始,茶叶成为汉口商业贸易的龙头。雍正五年(1727),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俄商获准来华贸易。于是,晋商在福建武夷山和两湖地区购买大批茶叶,经水路至汉口集散,再向北经水陆运输至张家口,再由张家口的“外商”运至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从而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道”。在恰克图贸易开始之际,参与茶叶贸易的华商以晋商和蒙商为主,后来则几乎完全由晋商垄断。晋商在关内的大本营张家口,在明代原属贫瘠荒凉之地,物资稀缺,人烟稀少,但到19世纪时已经成为商贸聚集的重镇。

——摘编自刘再起《晋商与万里茶道》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茶叶市场究全依赖中国的局面结束了。1887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被印度超过,引起了朝野上下的震动。到90年代,福州、皖南等茶叶产地依托民间力量,相继引进茶叶制造机器,形成了一个建立制茶工场的小高潮。与此同时,较具规模的茶叶改良公司也开始出现。1897年,中国最早的农业科技杂志《农学》创刊。在最初两年里,该刊有关茶叶的奏折文札、茶事报道和国外科技,占据了最大篇幅。即使当时中国业茶者和有识之士意识到了危机,甚至采取了某种措施,也不可能阻止茶叶外贸的衰减趋势,因为这根本不是措施是否得力的问题,而是体制和制度的问题。

——摘编自李长莉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城市与乡村》

材料三

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呈现多极发展的趋势。随着西欧国家的实力开始制弱,英、法、荷等国的殖民地纷纷宣布独立,相应地,印度、斯里兰卡茶叶出口一统天下的局面和英国进口大国的地位均发生了动摇。随之而起的是亚非地区的肯尼亚、越南、印尼、乌干达等国的茶业崛起,并成为新兴的茶叶消费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业复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茶叶生产量超过印度,重新成为世界第一的产茶国。目前,中国茶叶内销市场旺盛,出口贸易在总量上基本保持世界前三的位置。此外,俄罗斯和美国成为新兴的茶叶进口大国。

——据盛敏《千年脉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前中期汉口在茶叶对外贸易中的角色,并概括这一时期汉口茶叶贸易的主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述19世纪90年代中国在挽救茶业危机方面的新举措。结合所学,揭示19世纪后期中国茶业危机的根源。
(3) 根据材料三,概述二战后世界茶叶消费市场“多极发展”的成因。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你对18世纪以来中国茶业兴衰史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要有“坐标”,横向有彼此文明的接触,联系和影响,纵向有沿着时间发展的轨迹。在文明发展进程中,工具是一种标志,就像里程碑,告诉我们从这一站到了另一站。人类最早大规模使用的金属制品是青铜。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总的来说,西亚的青铜器要早于中亚和中国。卜辞与考古资料的信息,透露出商王国与欧亚草原文化的广泛联系,商以来的铜镜、铜刀和马车,从纹饰和工艺上看,很多都能看出西亚和草原文明的影响。那么,中原的青铜技术是不是外来的?目前的考古发现,还不支持我们斩钉截铁地作断言,只能说中原的青铜技术有受到外来技术影响的很大可能。

——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等

材料二

“全球史”意在寻找一个笔括全球的、联系的,互动的、交往的历史。《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是一部“从中国历史的角度,问题和视角去看全球”的著作,其内容包括物质,商品贸易的往来,知识和文化的交流,人民包括海陆的移民,战争怎样造成人口和族群的移动,自然(包括疾病,气候和灾难)如何影响了人类的历史等。其中”食物”一章的主要目录如下:

何以果腹:食物的全球史

第一节:从狩猎到农耕:粮食的传播

第二节:丝绸之路上的食物流转

第三节:食物全球史上最亮眼的一幕:哥伦布大交换

第四节:四百年前没有川菜:那些刺激性的食物

——摘编自葛兆光主编《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1) 根据材料一,归纳考古发现在场史研究中的作用。结合所学,写出青铜器最早发现的区域,并概括其大规模使用的意义。
(2) 阅读材料二,参照“食物”一章,根据所学知识,以13世纪以来的移民为主题,编写一个章节目录。(要求:时空逻辑清晰,表述涵盖史实,包含四节子目)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