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24年新高考化学高考真题
共 20 题 ; 36人浏览 ; 高考阶段
2024-08-2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4分。第1-10题,每小题2分;第11-1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16题,共44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6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共4题,共45分)
17. 含硫物质种类繁多,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1) 实验室中,浓硫酸与铜丝反应,所产生的尾气可用(填化学式)溶液吸收。
(2) 工业上,烟气中的可在通空气条件下用石灰石的浆液吸收,生成石膏。该过程中,(填元素符号)被氧化。
(3) 工业锅炉需定期除水垢,其中的硫酸钙用纯碱溶液处理时,发生反应:

(I)

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溶液的浓度对反应(I)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用固体配制溶液,以滴定法测定其浓度。

i.该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A.B.C.D.

ii.滴定数据及处理:溶液 , 消耗盐酸(滴定终点时,转化为),则

②实验探究:取①中的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分别加入硫酸钙固体,反应后,过滤,取滤液,用盐酸参照①进行滴定。记录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忽略水解的影响)。

序号

a

100.0

0

b

80.0

x

,测得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

(4) 兴趣小组继续探究反应(I)平衡的建立,进行实验。

①初步实验将硫酸钙()加入到溶液中,在和搅拌条件下,利用计测得体系的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②分析讨论甲同学根据不改变,认为反应(I)已达到平衡;乙同学认为证据不足,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硫酸钙固体已完全消耗;

假设2硫酸钙固体有剩余,但被碳酸钙沉淀包裹。

③验证假设乙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步骤

现象

ⅰ.将①实验中的反应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

/

ⅱ.取少量分离出的沉淀置于试管中,滴加

,沉淀完全溶解

ⅲ.继续向ⅱ的试管中滴加

无白色沉淀生成

④实验小结假设1成立,假设2不成立。①实验中反应(I)平衡未建立。

⑤优化方案、建立平衡写出优化的实验方案,并给出反应(I)平衡已建立的判断依据:

实验探究题 困难
19. 酸在多种反应中具有广泛应用,其性能通常与酸的强度密切相关。
(1) 酸催化下混合溶液的反应(反应a),可用于石油开采中油路解堵。

①基态N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为

②反应a:

已知:

则反应a的

③某小组研究了3种酸对反应a的催化作用。在相同条件下,向反应体系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少量酸,测得体系的温度T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

据图可知,在该过程中

A.催化剂酸性增强,可增大反应焓变

B.催化剂酸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C.催化剂分子中含H越多,越有利于加速反应

D.反应速率并不始终随着反应物浓度下降而诚小

(2) 在非水溶剂中,将转化为化合物ⅱ(一种重要的电子化学品)的催化机理示意图如图,其中的催化剂有

(3) 在非水溶剂中研究弱酸的电离平衡具有重要科学价值。一定温度下,某研究组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两种一元弱酸(X为A或B)在某非水溶剂中的

a.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其钾盐为;其钾盐为

b.向溶液中加入 , 发生反应:起始的物质的量为 , 加入的物质的量为 , 平衡时,测得的变化曲线如图。

已知:该溶剂本身不电离,钾盐在该溶剂中完全电离。

①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在该溶剂中,    ▲        ▲    。(填“>”“<”或“=”)

解答题 困难
20. 将3D打印制备的固载铜离子陶瓷催化材料,用于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一体化技术,以实现化合物Ⅲ的绿色合成,示意图如下(反应条件路)。

(1) 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名称为
(2) 化合物Ⅱ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化合物Ⅱ的某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只有4组峰,且能够发生银镜反应,其结构简式为
(3) 关于上述示意图中的相关物质及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 A. 由化合物I到Ⅱ的转化中,有键的断裂与形成 B. 由葡萄糖到葡萄糖酸内酯的转化中,葡萄糖被还原 C. 葡萄糖易溶于水,是因为其分子中有多个羟基,能与水分子形成氢键 D. 由化合物Ⅱ到Ⅲ的转化中,存在C、O原子杂化方式的改变,有手性碳原子形成
(4) 对化合物Ⅲ,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完成下表。

序号

反应试剂、条件

反应形成的新结构

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5) 在一定条件下,以原子利用率的反应制备。该反应中,

①若反应物之一为非极性分子,则另一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②若反应物之一为V形结构分子,则另一反应物为(写结构简式)。

(6) 以2-溴丙烷为唯一有机原料,合成。基于你设计的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

②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注明反应条件)。

解答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