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诗韵,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

2018年伊始,央视首推《经典咏流传》,该节目将歌手演唱与经典诗词完美结合,是继诗词大会后的又一文化盛宴。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社丹开。

《苔》这首诗在《经典咏流传》首期由支教老师粱俊带领他的学生们一起演唱,在纯朴的歌声中,梁老师让学生们领悟生命的真谛:生命即使平凡如苔花,生长在没有阳光的角落里,但也要象牡丹一样自信地绽放自己的青春。梁老师对边远山区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在新时代传承的真实写照。

(1) “五千年文明,三千年诗韵,不管岁月如何变迁,我们的文化从未断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说明自信者的哪一品质有助于成功?我们从《苔》这首诗中应该学会如何珍爱生命?
(3) 结合梁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运用传统美德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知识谈两点感悟。
【考点】
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敬畏生命; 对生命的冷漠与关切;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辽宁之名源起《淮南子·地形训》对盘古开天地时“辽水(今辽河)”地貌的描述,波澜壮阔的辽河水孕育出无数的美景与文明,先人祈盼“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于是便有了“辽宁”。

【回望·古老文明】

你从远古走来,文明之源传承亘古绵长。

红山玉猪龙,辽宁牛河梁遗址出土,距今约5500-5000年,是龙文化重要源头之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与独特精神标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龙文化贯穿和影响中华文明悠久发展历程,为民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传承·红色基因】

你从歌声中走来,红色基因汇聚磅礴力量。

《义勇军进行曲》取材于抗日义勇军的战斗生活,其构成的关键要素几乎都来自辽宁。这首歌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刻,在重大节点屡次吹响救亡图存的号角,成为凝神聚气的时代强音。这首歌曲历经岁月洗礼,其中饱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我们前行。

【追求·核心价值】

你从沃土中走来,辛勤汗水浇灌时代梦想。

各行各业的榜样在辽沈大地生根发芽,这里有“航空英模”罗阳、“大国工匠”方文墨,有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还有平凡生活中向上向善的你我。(1)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1)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人物

事例(表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罗阳

始终秉持航天报国志向,心中满是家国之情。

方文墨

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技艺,带领团队不断追求航空器零部件加工水平的提升。

志愿者

帮旅客拎行李、为独居老人庆祝生日……

友善

诚信

(2) 在表格①②③处填上恰当内容。
(3) 赓续历史文脉,守望精神家园。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哪一自信?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博物馆(院)工作,强调“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在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学校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观展、研学,开启一场“博悟之旅”。

(1) 【感悟文化现象】

博物馆热悄然兴起

当下,博物馆已成为人们出游的热门“打卡地”之一,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博物馆热”的悄然兴起传递出什么信息?

(2) 【领悟文化力量】

古今博览文脉赓续

◆1号展厅:推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展示1750件(套)历代绘画佳作高清打样稿,再现中国古代绘画2000余年的发展历程。

◆2号展厅:推出“人格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展”,陈列中国共产党人饱含深情的手稿、书信等珍贵文献及实物170余件,用故事化的方式讲述党史。

◆3号展厅:推出“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展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等模型和航天服、火箭发动机等实物,展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同学们在观展后纷纷感叹:“这次参观让我们增强了文化自信!”结合材料,请你分析大家发出这个感叹的理由。

(3) 【体悟文化担当】

展现行动弘扬传播

近年来,各地各级博物馆积极联合中小学校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学习历史、展示自我、参与社会的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小小讲解员”队伍,他们通过在博物馆的学习、生活,将文化根植于心,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如果你是博物馆的“小小讲解员”,你将如何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