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路德说)“我呼吁每一个人应该善待犹太人,同时教他们研读《圣经》这样做,我想我们可以争取他们到我们这边来。”但当路德发现犹太人并不相应地转向新教时,他失望了,他曾经说:“我不允许任何人批判我的主张,即便是天使,凡不接受我的主张者就不能得救。”他开始仅仅反对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后来发展到反对一般的犹太人。1735年,当选帝侯约翰在萨克森驱逐犹太人时,一个犹太人曾经请路德出面调停,但他竟一口拒绝。他在《桌边细谈》一书中把“犹太人与教皇信奉者”视为“一丘之貉”的不敬神的坏蛋。晚年的路德要是公开指责犹太人,说他们是“一个僵颈、不信神、骄傲、邪恶、可厌的民族”,并声称:他们的学校及教堂应被付之一炬。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德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反封建的意义,因为他所反对的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强大的支柱。而且,与僵化了的天主教神学不同,路德的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因而蕴藏着自由主义及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但是,路德的新教仍未完全摆脱中世纪经院思想的影响。他反对叛乱,他说:“叛乱不是正当的,不管它如何合乎正义;它的结果从来都是损害大干利益。……因为叛乱发生后必然造成损失和流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 阅读材料一,概括指出马丁·路德思想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考点】
宗教改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翻译史大事记(节选)

序号

时间

大事提要

约公元前250年

安德罗尼柯在罗马把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

公元前210-150年

罗马戏剧家大量翻译、改编希腊戏剧

383-405年

罗马天主教教父哲罗姆以希伯来原文为依据译出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成为官方版本

590-604年

教皇格列高利一世在寓所建立教廷翻译机构

1100-1200年

西班牙出现将阿拉伯语翻译为拉丁文的热潮,形成托莱多“翻译院”,翻译的作品许多是译成阿拉伯语的希腊典籍

1377年

法国宫廷译员欧雷斯米翻译亚里士多德的作品

1600-1637年

色诺芬、李维等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作品被大量英译

——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增订版)》

材料二   路德把圣经从希伯来文本和希腊文本译成德文。……早在路德之前,已有南德语言的十四种圣经译本和北德语言的三种圣经译本。路德翻译圣经的重要意义在于,他在翻译时追溯到完全未经后人窜改过的圣经原本,并把它译成一种由他确定下来并通用起来的“标准”德语版本。……圣经翻译工作一直到1534年。……路德译成的德文圣经依靠当时已有的印刷技术而获得迅速传播,统一德语也随之迅速传播,越来越多的德意志人开始用这种德语写作。

——丁建弘《德国通史》

(1) 阅读材料一,将表格中的事件依据翻译特色进行阶段划分,并简要说明理由。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路德版德文圣经迅速传播所依靠的“印刷技术”,并概括其迅速传播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5世纪前后,阿拉伯语文学语言形成,7世纪后,阿拉伯人从波斯语、阿拉马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词汇和政治术语,从希伯来人和叙利亚人那里吸收了宗教术语,从希腊人那里吸收了政治、科学、哲学术语。阿拉伯帝国治下的民众为了担任公职,为了宗教信仰而学习阿拉伯语,促使阿拉伯语传播到阿拉伯帝国治下的亚、非、欧地区,阿拉伯语也因此而成了一种世界性语言。在欧洲中古世纪,它是保存希腊文化和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媒介语,西欧的语言中至今仍有许多阿拉伯语词汇,除拉丁语字母外,阿拉伯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套字母。

——摘编自王玉芝《人类文明第一次大融合的结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材料二: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拉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兰,一个月内传追基督教世界。性格坚毅的路德可以说是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

——摘编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阿拉伯语成为世界性语言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简述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这份论纲”的名称。对于“路德可以说是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的观点,请结合相关史实予以阐述。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