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下面是学校八年级正在开展的“走进苏东坡”系列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

【甲】黄州安国寺记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 , 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 , 无所附丽 , 私窃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ā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⑦汝:汝州,指今河南郏县。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 诗言志,文载道。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的古诗文填空。

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在“①,江入大荒流”的开阔景象中抒发了外出游历的喜悦;“②,终岁常端正”,刘桢借松柏的刚劲表明志向之坚贞;王绩在“③,④”的山林秋景中流露出彷徨惆怅;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借富有生机的“⑤,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朝暮之景表达对人间仙境的痴迷;朱敦儒眼中的“⑦,⑧。⑨。”又何尝不是心境的投射呢?

(2) 参考表中所给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以愧其人

课内迁移:故天降大任于人也

知足不

词类活用:富贵不能

乐之

成语类推:窃私语

七年,余将有汝之行

语境推断:①从高处往低处看;②到;③面对;④对着书画范本摹仿学习。

(填序号)

(3)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4) 在甲文中,作者听了继连的话“余是以愧其人”。你如何理解其“愧”?请结合内容分析。
(5) 《行香子·述怀》中,苏轼提到“清夜无尘,月色如银”,这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哪一句意境相似?请简要分析。
(6) 请结合三篇文章的内容,谈谈苏轼在逆境中的心态和表现。
【考点】
一般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 , 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毡罽 , 业挟纩 , 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注释:①业:杨业,又名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的将领。②代:州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③毡罽(jì):毛织品。④纩(kuàng):丝棉絮。⑤殆:几乎。

(1)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忠烈武勇,有智          谋:谋略 B. 人多毡罽          服:名词作动词,穿 C. 业但挟纩          但:但是 D. 众皆感泣不肯          去:离开
(2)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3) 战败之际,众士兵不肯离开杨业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选文概括。
(4)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诗文原句。

山河是什么?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景,更是文人墨客心中的情。“大漠孤烟直,”是王维笔下的雄浑壮阔;“海日生残夜,”是王湾眼中的自然理趣;“”是《潼关》中谭嗣同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是《望岳》中杜甫面对五岳之首抒发的豪情壮志。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