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事关现代中国人自身认同,更关乎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走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材料二:抗战期间,荣氏企业呼吁群众不要去日商企业和工厂务工,不买日商产品。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支持前线的战斗,不断地捐赠物资和金钱。期间荣德生发起修筑道路里程80余里,建成大小桥梁88座。荣氏兄弟还先后投资创办各级各类学校10余所。荣氏家族这系列的行为得到广大人民的赞誉。

——摘自孟德会《荣氏家族企业家精神实践及代际传承》

材料三: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梁启超和孙中山对民族国家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孙提出该设想的时代背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荣氏企业为抗战所做的贡献。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观念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考点】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了解杰出的历史人物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切闻与日本议和,则伏乞皇 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易》曰:“穷则变,变则通。”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康有为《公车上书》

材料二   150年前,孙中山先生出生之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统治,战乱频发,民生调敬,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悲惨境地。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华民族从未屈服,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进行可歌可注的抗争。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现在认定德、赛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919年1月15日)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主张有哪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二,概括150年前中华民族陷人“内忧外患的灾难深渊”的表现。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仁人志土为之奋斗的目标。
(3)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主张?“德、赛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如何评价材料三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
(4) 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杰出人物和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人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强求富梦】

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统治集团中少数有远见的人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由此,他们提出旨在通过西方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的对策。这一“自治”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变法强国梦】

材料二   文人和官员们对1895年威海卫投降的消息震惊不已,他们普遍感到自己熟悉的体制已经无法拯救这个国家,并意识到中国想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采取更激进的措施。于是,第一批忠诚志士发出了要求制度性变革的呼声。

——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弱》

【民主共和梦】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运动”是什么?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该运动在客观上有何积极作用?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揭开“制度性变革”序幕的事件是什么?领导人是谁?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革命”的领导人是谁?他领导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请结合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实现“中国梦”。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产业分布及结构特征的变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图是近代泰州民族纺织巨子刘国钧经营大成纺织公司时曾使用过的商标,商标图案上方的蝴蝶,取谐音“无敌”之意,商标整体取“无敌于地球”之意。

——摘编自李传奇《大成公司

        档案史料文献》

材料二 下表是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表。

项目

厂矿数/家

资本额/千元

总计

549

120288

上海

83

23879

武汉

28

17240

天津

17

4219

广州

16

5791

杭州

13

1552

无锡

12

1422

其他

380

66185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三 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的是指利润优厚,非指增长速度。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成公司商标蕴含的企业文化精神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哪种经济思潮。甲午中日战争后,在这种思潮的感召下,弃官从商的南通“状元实业家”是谁?
(2) 根据材料二,归纳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