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防洪记载较多,除黄河下游大量修防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出现了堤防。将堤防按险要程度分为两类六等,冬春时备料修缮,调丁夫常达10万以上。宋代对黄河水文特征已有较多认识,将季节性涨水分为10期,根据经验可以预估汛水的到来。王安石提出新开浚手段,曾对黄、汴等河试行机械疏浚。有“铁龙爪扬泥车法”及“波川耙”等。北宋防洪议论很多,主张两河不能并行,迁城邑以避之,东西迁徙不要以人力干涉等,只能“因其所向宽立堤防,约拦水势,使不致大段漫流”等。北宋河防技术已有相当水平。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曾编河防书292卷,已失传。
——摘编自 毛振培、谭徐明《中国古代防洪工程技术史》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一直把防洪当作安民兴邦的大事。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防汛组织机构,编制了各大江河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和必要的补充修订规划。加固新建堤防海塘27余万千米,大中小型水库8.5万余座,大中型水闸3500多座,重点整治了河道,开辟行蓄洪区98处,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9万平方公里;建立了报汛站8600多个,水文自动测报系统200多处;运用计算机、气象卫星等高科技手段预报洪水。制定和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和《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成功地抗御了长江1954年、松花江1957年、黄河1958年、海河1963年、淮河1991年、珠江1994年、长江1998年、松花江1998年等20多次大洪水,累计减少经济损失1.5万亿元以上。
——摘编自 程晓陶《新中国防洪体系建设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