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344年,商鞅亲自监制了一批度量衡标准器,发到全国各地,并采取法律措施,努力督使统一的度量衡制度得到贯彻执行。商鞅监制的度量衡标准器,现在仍有存世,那就是珍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商鞅方升。商鞅方升上有多处铭文,其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嫌)疑者,皆明壹之。”

——摘编自关增建的《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 东晋时期开始,我国北方黄河流域长期存在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相对地说,当时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比较安定。北方的劳动人民大量向南迁徙。这不但为此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而且带去了农业、手工业的先进生产技术。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宋元时期,江南地区已经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重心。

——整理自孟庆远等《中国古代史常识》

材料三 每个时代都有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同时它们又是这个历史时代的重大见证。下表为明代中后期两位人物的言论。

人物

言论

汪道昆(文学家)

窃闻先王重本抑末,故薄农税而重征商,余则以为不然,直壹视而平施之耳。日中为市……盖与耒耜并兴,交相重矣……商何负于农

王守仁(思想家)

工商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尤其工与商也。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到秦代统一度量衡的背景,并简述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归纳魏晋至宋元时期江南地区逐渐取代中原成为“新的经济重心”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
(3) 根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两位人物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出现这类言论的缘由。(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考点】
宋元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矛盾突出,“礼崩乐坏”,秩序不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国积极尝试改革变法,以求在争霸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急剧变化的现实社会中,一部分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士人,开始思考变革时期的社会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矛盾,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于是,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各种治国学说,形成“百家争鸣”的局势。

——摘编自李浩《儒家思想流变对中国古代个体意识变迁的影响》

材料二   由孔子开创的儒学在战国百家争鸣中得到系统的阐述和发扬,成为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秦统一后采取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儒学遭到严重打击。到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倡导的主导性学术,奠定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基调。……到了南北朝时期,三教并行,儒学、佛教、道教继续相互融通。南朝经学深受玄理,又受佛学的影响,用义疏的形式疏解儒家经典。……隋唐时期处于政治大一统的时代,儒学也得到复兴。在儒学复兴的背景下,佛教发展引发了儒学与佛教的直接冲突。反佛的儒者中,最著名的是韩愈。韩愈对佛教的激烈批判,凸显出儒家思想与佛教的确存在深层次的冲突,但其学说中也还是明显地吸收了佛教的心性学说,来丰富儒家思孟学派的修心学说。……宋初以来,思想家们不满于汉唐章句之学的烦琐,认为其无助于儒家义理的阐发,他们从自己对经文的理解出发,探究儒家经典的大义,形成儒学研究的新途径。

——摘编自赵轶峰《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中华文明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并分析其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变迁过程,并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变迁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