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17年,中山大学开展口述村史项目。学者们深度采访了珠海市金湾区三灶镇红星村 的18位村民,留下一系列“精彩语录”。

材料一   “1952年‘八字运动’斗地主,‘土改’分田地。解放军工作队驻在村里,斗那些地主恶霸。”“这股洪流来的很猛,斗地主,反恶霸,清土匪,把地主的田地分给农民;划成分,肃清一 切反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政府政策,龙塘村(属红星村)最初成立互助组,后来转为初级社,最后由初级社转为高级社。”

材料二   “1981年村里开始尝试分田到户……新的一年(1983年),村民就开始自己种自己的田了。”“大集体的时候,很多是出勤不出力。……分田到户后,本来是两天的工作,一天就做完了。……人们变得很勤快,村里的经济也回升了。”“现在看到的村子里的石米(石渣)屋都是80年代初期建的,8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粘瓷砖。” “分田到户之后开始有厂工可以做了,那时只有毛巾厂、制衣厂。”“我从1985年到1988年在糖厂做事,榨季的时候在车间做季节工”;“糖厂本身的职工 不多,只有两三百人。榨糖的时候,全部员工有五六千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万向东《珠海红星村口述史:一个南海边陲工业化村庄的变迁》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精彩语录”反映的时代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80年代珠海红星村农民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变化的 原因。
【考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国际因素和总的意识形态倾向无疑地使中共领导人接受苏联模式,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却是他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深切的使命感,……以及苏联是在落后的经济基础上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现有的唯一榜样,决定走苏联的道路几乎是势在必行的。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提出这十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过去为了结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为了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我们就实行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现在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实行这个方针。但是,我们工作中间还有些问题需要谈一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时,国家的新领导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可是到1957年,中共的领导人可以以相当满意的心情回顾1949年以来的一段时期。这个国家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已经走了几大步并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即使是适度的、但也是显著的提高;国家的社会制度已经比较顺利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导得到改造。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中决定中国走苏联模式的“国际因素”是什么?概要回答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指出毛泽东思想有何新的发展?

(3)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埒西二大队第二生产队社员黄新文一家,1978年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所得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全年总收入达一万零七百多元……他一家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积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黄新文家的三个劳动力,去年参加队里劳动,共做了二万一千多个工分,加上家里向生产队交粪肥所得的报酬,两项共收入三千一百多元。二是他家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发展家庭养猪……黄新文对养猪很有研究,一头小猪喂上半年,便可长到一百五、六十斤重。去年他家出售肥猪二十一头,肉重三千六百多斤,其中一半交售给国家,一半上农贸市场出售,共收入五千二百多元,扣除买饲料、猪苗等成本外,纯收入为一千七百多元。三是他家还养了鸡鸭,培植蘑菇,种蔬菜……这几项生产共收入一千三百多元,扣除成本二百多元,纯收入为一千一百多元。

——摘自《人民日报》1979年2月19日

材料二   1980年,一部分农民通过加工农副产品、发展专业经营、进入城镇搞特色经营,率先富起来,并出现了“万元户”的新名词。《人民日报》也开始出现“万元户”的宣传报道,至1984年达到116篇。1985年,陈云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强调:“农民中从事农副业致富的,有“万元户',但只是极少数……发展乡镇企业是必要的,现在“无工不富”的声音大大超过了“无农不稳'。”学者白南风、刘永川也发文指出“(部分报道)特书某农户、某村庄或企业改革后如何如何“暴富”,万元户、万元村以至洗衣机村、电冰箱村、彩电村等等随处可听可见。甚至把万元户的概念搬进城来,如科技万元户之类。”1985年初,中宣部要求不要过分宣传“万元户”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万元户”的相关报道逐渐减少。

——摘编自储著武等《1985年陈云质疑“万元户”宣传考释》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79年《人民日报》报道黄新文一家事迹的意图进行简析。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5年后“万元户”相关报道减少的原因,并谈谈你对经济改革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1953—1957年,新中国编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对其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把几亿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从某种意义说,确实比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还要艰巨。报社在这方面用的力量最多。21篇社论,有12篇是专对农民说话。如《帮农民算三笔账》。社论强调应该从实际出发,通过农民的切身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生动事例向他们宣传大道理,用算细账的方法使他们从眼前利益看到远大利益,看到眼前利益必须服从远大利益。社论按照这个路子,帮农民算了三笔账,即:党、人民政府和工人阶级在解放以来使农民得到利益的账;农民按照党和人民政府的安排,把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卖给国家,对国家和农民有什么好处的账;农民响应党和人民政府的号召,参加互助合作,对各方面有什么长远利益的账。社论列举了大量不容辩驳的数字,列举农民亲身经历的许多事例,丝丝入扣,由近及远,自然而然引出农民很可以甚至很容易接受的道理……这种形式效果颇好。

——摘编自李庄《人民日报风雨四十年》

(1) 根据材料,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相关史实,请你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身份帮助农民算清这“三笔账”。
(2)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日报》上述社论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