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晚清经济的发展】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积久渐多,其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这些埠口,在中国封闭的社会休系上戳开了大大小小的窟窿……通过这些窟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城乡社会的演变由此缓缓发生。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晚清财政收入结构表(部分)。(单位:万两)

时间

农业税收入

工商杂税收入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849年

3281

77%

969

23%

1885年

3071

44%

3923

56%

材料三: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

——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1) 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中国因条约而陆续开放的商埠“趋向由沿海入长江,由下游而上游,并逐步进入内陆腹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财政收入结构发生的变化,并指出与这一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肯景。
(4) 综合上述材料,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人们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全盘建设事业的动机是国防,所以军事建设最多。现就洋务派的军事建设,择其要者列表于下:

年份

举措

1861年

奕䜣、文祥托总税务司赫德购买炮舰,聘请英国海军人员来华创水师

1865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1866年

左宗棠设造船厂于福州,附设船政学校

1876年

李鸿章派下级军官赴德学习陆军,船政学生赴英、法学习造船和驾船

1888年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的原因。

材料二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通过办学会,积极宣传近代科学知识。一大批接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的热血青年留学归国,这些科学学会和新式学堂不但重视学校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提倡用求实的科学方法来指导科学教学。

——摘编自郭海洋《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的发展》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车上书”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二,概括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发展教育作出的努力。

材料三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启蒙符号。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将二者尊为现代文明的精华和中国进步的引擎。陈在《敬告青年》中开宗明义,倡言“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六大现代文明的价值观。

——摘编自高力克《一个革命者的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3)根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是怎样看待“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出什么特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经济方面:一、兴车马之利、造火车、轮船、修筑道路,发展近代交通。……三、开采金、银、铜、铁、锡等矿,制盐,并准民间招工开采。……五、奖励技术发明。“有能造精奇利便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六、开办银行和保险事业。

——摘编自洪仁玕《资政新篇》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材料四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五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1)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题后对应的括号内填错误。

A《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资政新篇》是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

B《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反封建纲领性文件。

(2) 根据材料三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谈洋务运动有何意义和局限?
(3) 材料四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4)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中国的近代化在危机中艰难起步。

材料一   ①某条约内容之一:今大皇帝(道光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的战术、兵力密度和16世纪的西班牙军队差不多。③《申报》记载,晚清时期物价飞涨导致平民失业沦为盗匪,仅扬州一地抢掠之案每天都有数十起。④1844年6月,几名美国人在广州枪杀一名清朝人,最终由美国公使判定无须担责。⑤1856—1865年,民变次数高达2332次,大多数来自破产农民。

材料二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是近代远东规模最大的造船产业基地,41年来生产的舰船总吨位占当时全国的82.26%。船政自制国内第一台实用蒸汽机、起重机,以及精密仪器、大炮、水雷和鱼雷等。1879年,船政创建了中国近代海军——福建水师,并实现了中国近代海军第一次远航。1866年,船政组织技术人员,历时30年,确定了“罗星塔水准零点(罗零标高)”,这是近代中国航海、导航、水文等技术方面的首个国际标准。

——整理自船政学堂校友会《船政之最》

材料三   晚清启蒙思想家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制度)而求其用(技术),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翻译:可无论如何努力,却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历史系教授汪林茂评论洋务运动:“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这辆列车。”

材料四   中华民族的觉醒由1300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中宣告于世……公车上书是民族危机刺激下的集群,他们的共识更多地来自对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与国内改革内政合为一体,就其反映的时代意义来说是前代人们所不可比拟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1) 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

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晚清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晚清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左宗棠开创福州船政局的影响。
(3) 你同意材料三中哪位学者的观点?列举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引发“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根据材料指出为什么说公车上书者们超越“前代人们”。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