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刻有文字的甲骨
材料二 利簋及铭文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武王伐纣的日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而武王伐纣纪年的突破口,便藏在利簋的铭文中。利簋铭文提到周军在“甲子”日“岁鼎”时取得关键胜利。“岁鼎”是指岁星(木星)运行至中天的天文景观。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通力合作,根据利簋上“甲子”“岁鼎”等记录,结合《尚书·牧誓》《国语》《淮南子》的历史记载,通过计算机计算,将上述天文现象发生的时间范围聚焦到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武王伐纣的日期得以确定。
——摘编自徐成《以金文考证,补充传世文献当失落的西周史从青铜器上获得重生》
材料三 广袤的中华大地承载着超过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文明瑰宝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大多在岁月的海洋里失去了踪迹。但仍然有数不尽的“沧海遗珠”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考古学就是寻找这些残留于地面、掩埋在地下或水中的“蒙尘”珠遗,勾勒出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轨迹与脉络,让古老的文明重新散发夺目的光辉。
——摘编自王新春《从“东方人类的故乡”到盛唐宫殿群那些震惊世人的“遗珠”》
A “我”出生在商周时期。
B“我”身上的文字叫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全部使用了象形造字方法。
C“我”身上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