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1年以后,留日学生开始大量翻译日本手工教育的著作,积极宣传、输入日本的手工教育经验,使“手工教育”一词逐渐为国人所知晓。1904年,清廷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初等小学之教授科目凡八,一修身、二读经、三中国文学、四算术、五历史、六地理、七格致、八体操,此为完全学科。视地方情形,尚可加图画、手工之一科目或二科目,凡加之科目,均为随意科目。”

——摘编自邓金春《近代中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演变:历程、特征及启示》

材料二   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取代了自1958年以来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表述。198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对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内容、时间和组织安排、成绩考核等提出了明确要求。1986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草案)的说明》提出:“应当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方针,适当进行劳动教育,使青少年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基础教育。”同年,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彭珮云提出:德、智、体、美、劳五育“互相配合、互相渗透”。

——摘编自张晖、魏晖《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变迁、演进逻辑与实践进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手工科”诞生的原因及其地位。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与清末相比新中国劳动教育的变化及作用。
【考点】
学堂选官与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建立后,一个一千石的官吏每年可得小米34250公斤,所得俸禄已经可以满足相当富裕奢华的生活了。到了汉武帝时期,俸禄以钱币而不是谷物的形式付给,有记载,丞相作为最高官员,月俸是高级官员中两千石的2倍,是中低级官员中六百石的20倍,是低级小吏的100~600倍。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均因战时需要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百官的俸禄。唐朝官员的收入主要包括职田(朝廷拨给官员自主经营的田地)俸钱和赏赐。此外,还实行公务用车制度,官员的差旅福利,甚至还有退休金。到了清朝,政府在实行“薄俸制”的基础上,还设置了“养廉银”,并设置完善监管措施,形成稳固的俸禄制度。

——摘编自李博、朱玉洁《中国古代的俸禄制度》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银贵钱贱”,加之局部内战的巨额军费,使得开支不菲的官员因收入被波及而陷入了入不敷出的境地。面对国家的日渐沉沦及吏制的渐趋腐败,有识之士认为要想革新政治,必须对现行的俸禄制度进行必要的损益。在多方力推下,在一些部门采取了引进了绩效工资的思想,体现了工资设计与职级高低、职务繁简相配合,且按月支付,另外报销一定生活费和交通费。伴随着清末新政中的官制改革,清政府陆续实行改设各部门、各省份自行拟定养廉银数额,出现了如东三省奏定数额高出定额1.3~2万两的现象。

——摘编自鲍伟《晚清文官俸禄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官吏俸禄制度的基本特征。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俸禄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晚清的仕途观

材料一   山西举人刘大鹏在《退想斋日记》(1913年3月27日)中写道:“自变乱以后,学堂之内禁读经书,只令学生读教科书,则圣贤之道将由是而泯焉,吾恐不久学界必更有一场大惨剧演出于世也。”

材料二   《时报》说:“盛矣哉!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新薄海臣民之视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万国公报》道:“中国政府近于改革之事颇有改观,而立废科举一节,取数百年来败坏中国及近日屡蹶屡起、根深蒂固之附属物,一旦拔废之,是真中国历史上之新纪元,而东方大局之转移在此矣。”

材料三   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度之后,士绅阶层赖以存在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传统乡村社会依靠士绅实现自治的稳定结构被打破,与之同步的是国家政权下沉的努力,但是,自上而下的授权来源使得乡村社会被“土豪劣绅”充斥,最终导致政权的覆灭。

——岳铭青:《科举制废除、士绅阶层衰落与基层治理变迁》

1910年,梁启超写道“(科举)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不可废除。”

材料四   清末新军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类别

部别

国内学生

留学生

士人

行伍

总计

第九镇(驻江宁)

340

15

272

87

714

第八镇(驻湖北)

154

12

497

23

686

第二十一协(驻湖北)

53

4

73

3

133

总计

547

31

842

113

1533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试从不同视角评价科举制的废除,并谈谈面对时代变革,“刘大鹏”等读书人的出路在哪里?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