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

——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

材料二   至正中,(松江府)户一十七万七千三百四十八:

……民一十三万五千三百五十八,儒一百八十六,医八十三、军三千五百七十四、站四百二十二、灶三千二百六十三、匠五百七十九,弓手二十九,乐人一十三、海船舶商梢水【艄工、水手】五千六百七十五、铺兵二十九,财赋二万一十五。……色目三十一……僧尼寺院六百一处,僧六千七十二名;道士宫观七十六处,道四百九十四名。

——摘自顾清等《松江府志》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
(2) 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什么户籍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朝代户籍制度的影响。
【考点】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唐朝的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将新统一地区的民众称为“新黔首”。汉高帝五年,天下初定,即颁布诏书令“不书名数”之民“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在全国范围内将未登记户籍者返乡入籍,“未受田宅者,乡部以其为户先后次次编之,久为右,久等,以爵先后”。秦汉时期,编入户籍的民众被称作“编户”齐民,不论为官为吏,还是事末从军,或富贵或贫贱,皆著录户籍。目前所见秦汉户籍资料,户主姓名之前称“某里户人爵某”,而不见“吏”“卒”等身分性标识。

——摘编自吴方基《秦汉户籍制度具有“一齐天下”之功》

材料二   东汉末期,长期战乱,人口大量流失。魏晋统治者为了维持稳定的劳动力供给和社会稳定,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证与其他政权竞争时处于优势(或不至于落入劣势),以及出于与世家大族争夺人口的需要,开始将治下编户划分为多种身分的人户,如屯田户、兵户、吏户等。魏晋户籍中各色人等,不存在良贱之别,他们都是“吏民”“正户”“黄簿民”,按照身分承担不同的国家义务。

——摘编自高智敏《发展与变革:魏晋户籍的身分制特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魏晋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户籍制度变化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