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林则徐的后人凌青1990年说: “……” 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

材料二   中国将管理下开地方之权,并将该地方所有堡垒、军器、工厂及一切属公物件,永远让与日本。

材料三   八国联军侵清朝,北京二度被占领。配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材料四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材料五   孙中山说: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1) 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是指哪一事件? 该事件起到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2) 材料二是哪一条约的内容? 这一条约中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最严重的内容是?
(3)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
(4) 材料四所提到的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提出的核心理想目标是什么? 与之相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5) 材料五中孙中山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了并说明理由。
【考点】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民族的独立与发展”是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追梦史。

【惊梦】沉睡中的晚清中国在西方的枪炮声中惊醒………

材料一: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面是某同学依据材料按“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三个项目设计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老师发现各项目均有一处知识错误,

材料二:

材料三   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场由洪秀全领导的中国历史上提醒最宏大的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1851年至1864年)之后失败了。这场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逐梦】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为挽救民族危机,先进的中国人一直在逐梦的路上………

(1) 请你找出图中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改为:

错误二:改为:

错误三::改为:

(2) 材料二中两幅图片见证或刻画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图一的“废墟”是那次侵华战争造成的?主凶是谁?哪一条约的签订老明清政府成为西方列强的图二“扯线木偶”?谈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起表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 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
(4) 面对这种局面,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和斗争。材料三中的“农民战争”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指出这场农民战争的历史地位并简述这场农民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5)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思思领域进行了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结构图: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1842年8月29日

1895年4月17日

1901年9月7日

材料二   一个悲壮的故事。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线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材料三   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沧海桑田——写于〈辛丑条约〉签订100周年》

材料四   一个时代责任。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影响。
(2) 材料二中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请说出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由。
(4) 根据材料四中这位中学生写的作文,思考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最能考验公民的是什么?中华儿女应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