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代以来的屈辱与抗争】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摘自《纽约时报》

材料三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材料四   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阶级内部一些开明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和民用企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同时兴办学校,培养洋务人才。

(1)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 你认为材料二中《纽约时报》的内容,是针对哪一事件作出的评论?这一事件后,中国的有志之士进行了怎样的救国活动?
(3) 材料三中瓦德西因哪件事发出“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感慨?
(4) 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花”和“柳”的理解。
(5) 依据上面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近代中国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
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近代以来,在抗击外敌的战场上,涌现出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载入史册,并将永远激励后人、启迪后人。请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再现了1894年的海战盛况,写出这场海战中牺牲的英雄人物?图二再现了中国近代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它是哪一事件?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2)材料二出自近代哪一阶级领导的运动?写出该运动的领导者。依据材料二,概括土地分配的原则。该运动后期又颁布了哪一纲领性文件?

材料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俄德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火清一统靖江山。

——义和团揭帖《只因鬼子闹中原》

(3)依据材料三,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结合所学,义和团运动有何重要意义?

中法战争爆发,法国军队入侵台湾,清朝启用名将刘铭传,击退法军。中法战争后,刘铭传上书清廷奏请台湾设省……刘铭传注意到了加强台湾沿海防卫工作的重要性,他购买大炮和船只,修筑、增加炮台,加强台湾沿海的防卫……刘铭传还在台北、台南等地设立邮政局、电报局,开展与大陆地区的往来,方便两岸人民及台湾地区人民的联络。

——摘编自张林《刘铭传与台湾近代化建设的起步》

冯子材(1818-1903)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冯子材在中法战争中的贡献。根据材料文字,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措施。

(5)读下列言论,你觉得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材料一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材料二: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这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中国人民与清政府的矛盾,成了反帝斗争的突出课题,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2)根据材料二下栏材料,概括20世纪初中国历史呈现出的新特点。根据左栏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新的历史特点”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至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商潮

1901年

人国联军战华

《辛丑条约》签订

(3)选择材料三中两个或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示例】

观点: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选择的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论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与外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激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组织了廊坊阻击战,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和清军一起打击八国联军。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可选用示例中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十九世纪末,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改“剿”为“抚”,以“借御外辱”。义和团逐渐进入津京。联军借口北京使馆陷入危机,于6月17日攻陷大沽。清政府遂向英、俄、日、美等11个列强同时宣战,下令清军与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摘自王美平《.义和团的悲壮精神不容嘲弄》

材料二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第十款……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第十二款……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摘编自《辛丑条约》

材料三︰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拓展《瓦德西拳乱笔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改变的原因,并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3) 你同意材料三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