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九世纪末,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00年,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政策改“剿”为“抚”,以“借御外辱”。义和团逐渐进入津京。联军借口北京使馆陷入危机,于6月17日攻陷大沽。清政府遂向英、俄、日、美等11个列强同时宣战,下令清军与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

——摘自王美平《.义和团的悲壮精神不容嘲弄》

材料二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第十款……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第十二款……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摘编自《辛丑条约》

材料三︰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优。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轮船所引起之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拓展《瓦德西拳乱笔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改变的原因,并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条约内容所产生的影响。
(3) 你同意材料三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考点】
义和团运动; 《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侵略与抗争是中国近代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铁的事实告诉人们,海战决定胜败,海权就是主导权。然而,长期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清朝政府海权观念淡薄,把海权问题矮化为“海防”问题。……买官卖官,训练荒废,纪律败坏,已是清朝军队中的普遍现象。“南北洋购买外洋枪炮、船只、机器暂停两年”之际,却为慈禧太后修建北海、中海、南海和颐和园。

材料三   甲午一战带来的屈辱越是沉重,国人对于日本自强成功的领会也就越为深刻。于是强敌变成了样……这一事实非常雄辩地为西学致强的实效作了证明。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四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不下雨,地发干,全是教堂遮住天。…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1) 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的是哪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甲午一战”失败后中国人追求“西学致强”的历史事件。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哪一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4)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材料一中“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你如何理解?材料一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材料二:1901年带来了新的历史特点,这特点是国内斗争的空前激化和革命高潮的正式涌现。中国人民与清政府的矛盾,成了反帝斗争的突出课题,革命的锋芒指向了清政府。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2)根据材料二下栏材料,概括20世纪初中国历史呈现出的新特点。根据左栏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新的历史特点”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至90年代

洋务运动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900年

义和团运动商潮

1901年

人国联军战华

《辛丑条约》签订

(3)选择材料三中两个或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结构完整。)

【示例】

观点: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

选择的历史事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论述: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与外国人华尔率领的洋枪队激战,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组织了廊坊阻击战,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和清军一起打击八国联军。由此可见,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可选用示例中的观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请结合下列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

1842年8月29日

1895年4月17日

1901年9月7日

材料二   一个悲壮的故事。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线了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材料三   条约内容完全由列强“自行商定”,清廷只可签字画押而不能讨价还价。……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组织,“违者皆斩”。地方官对于反帝事件,“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为了强化对清廷的军事控制,并便于对中国人民的直接镇压,还把从北京到大沽沿路的炮台“一律削平”,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也由各国派兵驻守。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摘编自宋小庆《世纪之变沧海桑田——写于〈辛丑条约〉签订100周年》

材料四   一个时代责任。一位中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三个不能忘却的时间”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历史事件分析其影响。
(2) 材料二中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请说出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理由。
(4) 根据材料四中这位中学生写的作文,思考国家处于危难之际,最能考验公民的是什么?中华儿女应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