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批有知识、有活力的“新农人”怀着新时代的“三农梦”,扎根在广袤乡村。
截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1220万人,这些“新农人”变身“兴农人”,成为引领新农民、发展新农村、托起新农业的一支生力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相关知识,谈谈“新农人”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庭院经济即农户家庭院落经济,指的是农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周边场域为空间范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生产经营、为自家和社会提供农业土特产品和有关服务的经济形式,是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2022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印发《关于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的指导意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
某市地处西南山区,人口众多,巩固脱贫成果任务艰巨。市委深入贯彻中央的部署要求,多措并举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发展庭院特色种植,打造一批微茶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微药园、微花园等“六微产业”,就近满足城市消费;发展庭院特色养殖,合理规划庭院生活区与养殖区,改善庭院养殖条件,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推动庭院养殖融入现代养殖业生产体系;发展庭院特色加工,挖掘发展刺绣、竹(藤)编、剪纸、木雕、石刻等传统手工业,传承创新乡村传统工艺,发展特色食品和特色手工艺品,培育乡村工匠,创响“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开发一批乡村特色文创产品;发展庭院特色休闲旅游,积极挖掘当地乡村旅游资源,推进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融合发展,拓展庭院多重功能;发展庭院生产生活服务,发展生产生活服务,创办一批电商销售点、直播带货点、快递代办点,为村民提供便利服务,为经营农户增加收入。如今,该地已走上乡村振兴之路,向共同富裕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该市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对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
①促进农村土地高效流转,实现农田承包户生产空间置换和更新
②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丰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
③发展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夯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物质基础
④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村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①坚持市场化改革,壮大集体经济
②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
③健全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④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①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②要壮大国有企业,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传统农业
④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近年来,广东省某村以“经营村庄”的思维,探索实施“三变五合”模式,让农村资产市场化公司化运营,村集体与村民实现“共赢”。
村党员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党员带头等方式,统一流转村园地、林地等约1200亩至村集体,并成立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旅游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等五大合作社,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破解土地分散难题。该村还以五大合作社为载体,形成人才、土地等资源包,降低企业进驻成本。同时以“店小二”精神提供精准服务,主动为企业建设水电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助力企业“拎包入住”。
目前,该村已成功引进一批优秀企业投资,生态农业、田园观光、特色民宿等项目已经或即将投入运营。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3万元增至50多万元,村民也享受到了“租金+股金+薪金”的“三金”分红,在富民强村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其做法入选广东省《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
材料一
注:我国连续多年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材料二 2023年10月16日是第四十三个世界粮食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保障稳定安全供给,必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此,国家发挥国企引领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小农户纳入到粮食现代产业中,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专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完善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优质优价,激活农民“调优”积极性,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打造“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让农民有了稳定预期。
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十四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材料一 眼下正值“三夏”时节,是全年农作物种植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国大江南北的田间沃野呈现出一派繁忙劳作景象。随着耕地保护制度的严格落实,我国耕地总量最近三年连续实现净增长。同时,各地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在改良土壤的同时选育耐盐碱作物,唤醒更多“沉睡”的耕地资源。稳面积,也要提单产。从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到不断培育优质种子,从组织农技专家下乡向农民提供专业培训,到推广使用智能化农机和设备,各地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上持续发力。我国连续9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的粮食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材料二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粮食种业的独立研究发展。每逄夏季,在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的试验田里,一群由博士组成的小麦育种团队愈发忙碌起来。他们承担着国家种质资源库15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记录和分析工作。他们把筛选出的种质资源播种、收获后进行鉴定,挖掘它的优异基因,再通过杂交或者其他方式来进行遗传改良,作为小麦育种的基础材料。筛选一颗好的种子犹如大海捞针,要想培育成一个好的品种,往往需要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他们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②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③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④建立村集体和农户利益共同体,促进共同富裕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组织形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具体农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并再次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突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数量已经超过87.7万户,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之间;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其中种植业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业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聊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