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二 见下表
记述 | 文献出处 |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 《墨子·兼爱(上)》 |
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 《韩非子·五蠹》 |
夫帝王之德,以天地为宗,以道德为主,以无为为常 | 《庄子》 |
材料三 孔子,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的核心理念为“仁”。孔子所阐述的“仁”,含义极为丰富,其中“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仁”构成了其核心内容。孔子强调,“仁”不仅体现了人的内在情感和道德自觉,也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他提倡以仁爱之心待人,以此调和各种社会矛盾。孔子将“仁”与“礼”紧密联系,主张通过自我克制,使个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此外,孔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了私学,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推动了教育在民间的普及。在教学实践中,他总结了教育的规律和经验,并提出了诸多教育主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