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校七年级学习小组围绕“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开展了探究性项目式学习活动,邀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以下任务。

探究任务一【材料研读——探究文化取向】

追溯历史,商周时代是以神为本的时代,人是从属于神的。…… 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都要先卜而后行。但随着实践经验的丰富和智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神为本的文化便逐渐向以人为本的文化过渡,这一过渡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初具形态。中华文化中鲜明的人文主 题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

——王景润《简论春秋战国文化的时代特点》

探究任务二【人物阐释——感悟思想洗涤】

探究任务三【文化传承——聚焦文化应用】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以巨大的热情和勇气,开创学派,编纂、修订《易》《书》《礼》《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原始典籍,并对宇宙、社会等许多方面开广泛的讨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才)得以充分地开展 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才)大致确定。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 根据探究任务一,指出从殷商西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取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根据探究任务二结合所学内容,指出图片一和图片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各自有哪些思想主张?
(3) 探究任务三中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现象被称为什么?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文化发展有何影响?
(4) 综合上述探究任务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考点】
老子的主张; 孔子的贡献及评价; 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践探究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某校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开展了一场相关历史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教育革新】

材料一:孔子推广私人讲学,在实践中,破除了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接收贾人、贱人和农家的子弟入学。他在教学中坚持对不同对象施以不同的教育,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各具专长的人才。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还搜集、整理、删定或改编了《诗》《书》《礼》《乐》《易》等作为教材。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治国方略】

材料二:孟子主张统治者施行“仁政”,推行道德教化,让老百姓过上富足生活。韩非子则认为“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因此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摘编自崔永东《中西法律文化比较》

【文化传承】

材料三: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之学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灿烂辉煌的时代。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此起彼伏的各种学术思想,几乎都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都受到诸子之学的深远影响。

—摘编自颜世安《从“稷下学宫”看战国百家争鸣》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对教育的贡献。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孟子和韩非子的政治主张有何不同。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
实践探究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