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年1月以后,苏维埃政府撤销了银行,取消了货币结算,俄国出现了经济的实物化,经济失去了往昔的动力活力,一派凋敝,死气沉沉……由于余粮征集制不仅强行征收农民的全部余量,甚至口粮和其他剩余农副产品,而且,付给农民的是急速贬值的货币,农民没有心思种田,大片土地撂荒,农村普遍出现了自发的骚动。……农民的骚动和水兵的兵变,引起列宁的警觉和深思。

——《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事实上,帝国主义大国首脑和垄断巨头们,每时每刻都在打苏维埃国家的算盘,随时都准备着用战争的手段来搞垮它。只要他们认为有了这种机会和可能,就会不顾一切的扑向与其势不两立的苏维埃国家。斯大林意识到只有迅速地建立起强大的重工业,只有苏联自己拥有极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主的发展,才能把国防力量增强到足以捍卫伟大革命成功的水平。

——李树藩《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与优先发展重工业》

(1) 材料一、二反映了苏俄(联)发展史上的两次危机,据材料概括两次危机分别是什么?
(2) 为摆脱这两次危机,列宁和斯大林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分别有什么特点?
(3) 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考点】
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苏俄(苏联)时期先后实施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结果,给各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借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0—1921年,苏俄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实行粮食税,农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在一定范围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

材料三: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行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活动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列宁认为“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的政策是什么?为此列宁提出应借鉴利用什么生产方式来提高生产力?
(2) 据材料二指出苏俄当时实施的是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3) 材料三反映了苏联当时实行的什么经济模式?概括指出这一模式的特点?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经济政策的制定要注意哪些问题?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