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梭通过阐述人生而平等,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的来源,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存在的不合理性,从而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一定的舆论基础。 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从思想上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基于社会契约之上的“公意理论”揭示了“公意”统治权的合理性……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代议制民主成为革命的核心要求。 宪法制定和君主立宪的概念都与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密切相关。法国革命政府试图通过实施民主原则来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民众的政治参与,这与卢梭的理论目标相一致。

——摘编自陈芳《浅谈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曾批判地吸收卢梭著作中有益的成分作为自己理论的资源,但始终同卢梭划清政治立场的界线,他们认为卢梭是资产阶级左翼思想家和理论家,卢梭的立场是资产阶级的,是与无产阶级的立场格格不入的。卢梭和启蒙学者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他们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而这正是现代社会主义所要批判和摒弃的。 马克思、恩格斯毕生努力的目的是为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谋求真正的解放,使无产阶级能够建立属于自己的真正民主的共和国。

———摘编自曾枝盛《卢梭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1) 根据材料一、二,简述卢梭思想的积极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马克思主义与卢梭思想的关系,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考点】
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宣言》; 启蒙运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代形成了以维护宗法制为核心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典章制度,并使全部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都纳入到礼的范畴。在司法实践中,刑罚与礼互不相属。法官参照前辈先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法律实践以刑统罪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礼治秩序宣告瓦解,国家制定的成文法开始居于法律规范体系的主导地位,实现了各种社会行为“皆有法式”“事皆决于法”,礼被排斥在法之外。汉儒以引经注律、经义决狱的方式,“将礼的精神和内容窜入法家所拟定的法律里”,开启了中国法律儒家化的进程。这个过程经过魏晋南北朝至唐律“一准乎礼”而告完成。此后,经宋迄明清,中国法律就基本定型于“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的正统体制,使以礼为核心的儒家道德规范实现了法典化,同时也使以刑为核心的法实现了道德化。

——摘编自谢作《中国古代礼法关系的演进》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启蒙思想家大力宣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发表的《论法的精神》指出:“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而人由于存在着一种根本理性,“法就是这个根本理性和各种存在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存在物彼此之间的关系”。卢梭的法哲学虽与洛克和孟德斯鸠的有所不同,但政府必须受法律约束这一点是相同的。卢梭认为政府是主权者的执行人,它必须按照公意的指示(法律)办事。

——摘编自张明《西方思想史》

材料三   中国传统所谓的法治,实质上是用法或法令来统一制度、控制臣民,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在古代中国,个人在政治上、法律上、伦理上没有独立的主体资格和人格,也没有什么权利意识。法律的价值目标就是用否定和压抑人的个性发展和正当权利的方式来实现社会统治秩序。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国家与政府的作用,就是维护并保障个人的自由,而不是限制或者剥夺个人的自由。可以说,作为西方法治文明精髓的宪政制度,就是建立在防止国家权力侵犯个人自由的理念之上的。

——摘编自柯卫《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异及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不同时期的礼法关系。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倡的法治观念。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传统法治意识的差异。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古人认为“天命靡常 ”,王朝更替是天命转移的结果,“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周武王指责商纣“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唐太宗认为“隋炀帝 广造宫室,以肆行幸 ”,结果“人力不堪,相聚为贼 ”。明太祖评论汉唐之亡说:“汉亡于外戚、奄寺,唐亡于藩镇、戎狄 ”。

——摘编自郑任钊《从历史看治乱兴衰周期》

材料二

《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 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成 立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摘自李立峰《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材料三

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典故来自于 1945 年 7 月毛泽东和黄炎培的“窑洞对 ”,其形象 地概括了古今中外众多政权最终难以避免垮台的宿命,对我们党来说也是一道难题。面对黄 炎培的疑问,毛泽东给出了我们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编自王高贺《破解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难题的新答案》

材料四

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 议》,将“ 坚持自我革命 ”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个历史经验之一。一面依靠人民 监督的外在力量,一面依靠内在的反省和纠正的能力与机制。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这是历史上不曾有过的。

——摘自郑任钊《从历史看治乱兴衰周期》

(1) 概括材料一中关于王朝兴衰的观点。
(2) 结合材料二、三,列举中国共产党“让人民来监督政府 ”的重大举措,并概述其能够做到的主要原因。
(3) 依据材料四,简析中国共产党探索出跳出历史周期率成功道路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