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舌尖上的历史:今天我们餐桌上的各种食材,是千百年来人类文明交流、发展、融汇的丰硕成果。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材料一:中国迫不及待地接收了它(哥伦布大交换),原来不能种植水稻和小麦的土地,可以种植甘薯等作物,甘薯、玉蜀黍、大花生、烟草、辣椒、菠萝、腰果、树薯(木薯),所有这些都流入福建、广东,并逐渐传播至中国各地。这一切都成为了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谁能想象,若没有辣椒,今天的川菜、湘菜会是什么样子?

——《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近代人类食物的传播与演变。

15世纪以前

欧洲人的食物种类有明显的地域性,如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使用橄榄油,丹麦使用黄油;阿尔卑斯地区多食用肉类,地中海地区多食用谷物类,有的地区则是肉类和谷物兼有。

15-19世纪

美洲特有的农作物被带到了欧洲,进而传播到非洲和亚洲。像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与习惯,更成为人们在饥馑之年的救命口粮。到1800年左右,取材于美洲的蔗糖已经成为欧洲普通人的日常必需品。

19世纪中期-20世纪

铁路和汽船跨越大陆和海洋将水果、蔬菜和肉类运到市场上……工业技术不断地将烹饪从家里的厨房转移到遥远的工厂。随着食物由铁路和汽船从世界各地运来,“健康卫生”的含义就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肉的新鲜程度不再取决于牲口被宰杀的日期有多近,而是取决于它的包装和冷藏。

——摘选自杰弗里·M·皮尔彻《世界历史上的食物》、张旭鹏《舌尖上的世界》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哥伦布大交换”在中国起了什么作用?中华文明对“哥伦布大交换”做出了什么贡献?
(2) 阅读材料二,请围绕“近代人类食物的传播和演变”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展开你的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表达规范。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工业革命;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海洋”与“海权”是世界历史绕不开的话题。某校九年级同学以此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经略海洋】

材料一:从古代世界的希腊、腓尼基、罗马到近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新航路的开辟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

【角逐海洋】

材料二:

【进军海洋】

材料三: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美、英、法、日签订了《四国条约》,美、英、日、法、意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的《五国海军条约》,使英国正式承认了美英海军力量的对等原则。列宁对此评价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 依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海洋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欧洲经济中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分析这一时期德国、美国海上地位能够崛起的共同原因。这一时期各国“争夺海洋霸权”,进行“海外扩张”,最终引发了什么事件?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取得的外交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多次强调“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工业革命是18世纪后期发生?答案可从海外大扩张之后欧洲的经济发展中找到,现在通常被称为“商业革命”。它为欧洲工业提供了很大的、不断扩展的市场……据估计,18世纪从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所榨取的资金总量与1800年英国工业上投入的资金总量大约差不多。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呈现波浪式发展态势。每一波都带来了新的生产力提升技术……第一波浪潮出现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了最具关键性的变革。

 ——大卫•克里斯蒂安《极简人类史》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资产阶级”征服世界”提供了更加空前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物质手段,……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成为向全球扩张的主要经济手段,……列强最终将世界瓜分完毕。

——王斯德《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 指出材料一中导致“商业革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一归纳“商业革命”对工业革命发生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列举“第一波浪潮”中的一例技术创新,并说明其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概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4)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从上述三则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