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深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改革→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②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拓宽增收渠道→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创新农村经营方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
④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取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农村生产力
①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②巩固和发展农村个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③更好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作用,服务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④强化以工促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①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②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④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①改变了农村集体资产的性质
②丰富了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③有利于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
④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①是基于我国粮食供应出现严重短缺的现实需求
②能促进集体所有制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
③有利于保护我国土地资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④有助于推动土地所有权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
①加大土地所有权流转,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②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丰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③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 ④强化市场意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某村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槽”地形,平均海拔为1000米。2018年以前,村里近60%的土地撂荒,6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2018年起,该村依托“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组建起村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探索培育“1+1+N”的“三变”改革机制,即“1个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1个公司+N个合股联营项目”。随后,由该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出资468万元占股93.6%、16个村民出资32万元占股6.4%的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推动实现了全村1088亩可用地的统一规划、规范产业种植及经营。此后,该村发展了黄精、木瓜、脆桃、脆李等种植业,以及大米、黄精面条、盐竹笋等农产品加工产业。2022年,该村通过资产出租、土地流转、自主经营等,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201万元,较2019年增加23%,脱贫人口年人均收入达19415元,较2019年增加3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该村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有益经验。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中的基础。
材料一
注:我国连续多年粮食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材料二 2023年10月16日是第四十三个世界粮食日。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要保障稳定安全供给,必须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为此,国家发挥国企引领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小农户纳入到粮食现代产业中,带动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专业社会化服务,逐步完善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优质优价,激活农民“调优”积极性,积极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入市收购,打造“大市场、大流通”格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让农民有了稳定预期。
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始终把解决十四亿多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材料一 眼下正值“三夏”时节,是全年农作物种植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国大江南北的田间沃野呈现出一派繁忙劳作景象。随着耕地保护制度的严格落实,我国耕地总量最近三年连续实现净增长。同时,各地加快推进盐碱地综合治理,在改良土壤的同时选育耐盐碱作物,唤醒更多“沉睡”的耕地资源。稳面积,也要提单产。从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到不断培育优质种子,从组织农技专家下乡向农民提供专业培训,到推广使用智能化农机和设备,各地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上持续发力。我国连续9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的粮食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材料二 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我国多年来一直重视粮食种业的独立研究发展。每逄夏季,在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的试验田里,一群由博士组成的小麦育种团队愈发忙碌起来。他们承担着国家种质资源库15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记录和分析工作。他们把筛选出的种质资源播种、收获后进行鉴定,挖掘它的优异基因,再通过杂交或者其他方式来进行遗传改良,作为小麦育种的基础材料。筛选一颗好的种子犹如大海捞针,要想培育成一个好的品种,往往需要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他们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沙洲瑶族村是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直到2000年村里才有了第一条水泥路,唯一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篮球场,村庄到处破旧泥泞、杂乱无章,家禽家畜满地跑。由于过度依赖种植业,2014年,全村142户、542人中,有30户、95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为几千元,村集体收入0.36万元。
如今的沙洲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环形柏油大道直通沙洲高速互通,公交定时定点进村,水、电、通讯、银行、快递等设施一应俱全,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序化、洁化,处处蝶变成景。2023年,沙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村集体收入106万元;全村发展了小水果、旅游商店、特产摊、餐饮、民宿、瑶绣、电商、光伏等多元产业,实现了80%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依靠日益壮大的集体经济,村里每年为全体村民缴纳一半的医保(城乡居民医保)费,为7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户开办了“幸福食堂”,新办了瑤绣共富工坊带动60多位绣娘增收,还积极举办了沙洲“村晚”“年货节”“柰李节”等幸福节会。村里推出了马上办、上门办、帮代办等“五办”服务模式,事情交由村干部操心办理,基本实现了办事不出村。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城乡居民医保是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两项制度建立起来的,保费为定额按年缴纳,2023年的筹资标准为1020元/人,其中财政补助不低于640元/人,个人缴费标准380元/人。
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
③提高农业生产率
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
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②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③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④建立村集体和农户利益共同体,促进共同富裕
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业组织形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具体农场。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并再次强调要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突出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我国家庭农场发展迅速,数量已经超过87.7万户,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信息:我国家庭农场大多由小农户升级而来,经营规模在20~200之间;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种养结合,其中种植业农场有56.1%采用了喷灌技术,养殖业农场有近80%进行了粪便资源化、综合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在不少家庭农场中,父辈负责生产、子女负责营销,经营的农产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全国有36.9%的家庭农场加入聊农民合作社,参与和分享农机、良种、技术、订单等服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发展家庭农场对于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