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摘自李白《古风》

材料四

(1) 根据材料一,写出我国古代农业的最主要生产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生产方式产生的积极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在农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白盛赞的“秦王”是指?写出“秦主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4) 根据材料四,概括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考点】
秦灭六国; 商鞅变法; 秦确立中央集权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大汶口文化同黄河流域其它原始文化--样,主要种植的是粟……各遗址出土有猪、狗、牛、鸡等家畜家禽的骨骼,墓地中常发现用狗和猪随葬的。一些遗址还发现了渔猎工具……有的墓葬随葬品很多,除大量的陶器和石器外,还有制作精美的玉器、绿松石等,而有的墓葬中随葬品很贫乏。

——摘编自《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的经济》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汶口文化的居民获取食物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汶口文化墓葬的区别反映出哪一现象?

材料二 以前的“耦耕”完全依靠人力,春秋时期有了牛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当时的先进地区,已认识到播种要有适当行距,懂得施肥提高地力,学会了沤肥。楚国修建的芍陂(在今安徽寿县),灌溉稻田1万多顷。

——摘编自张岂文《中国历史·先秦卷》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田间纵横的小路),急(积极)耕战之赏,……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道,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摘自《汉书·食货志》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变法改革?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变法改革中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总结一下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研究周秦制度

【西周制度】

材料一   大盂鼎(国家博物馆藏)为西周早期文物,其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91字。

周康王册命盂说:你年幼时就继承了先祖的显要职位,你一定要效法你的先祖南公。要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赐给你先祖南公的旗帜,用以巡狩,赐给你夷众一千零五十人,要尽量让这些人在他们所耕作的土地上努力劳动。

——铭文内容摘译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制度的主要作用。

【秦国制度】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部分)

①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②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③统一度量衡

④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⑤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⑥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2)结合所学,将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按照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进行分类(写序号)

类别

政治

经济

军事

变法主要内容(写序号)




(3)结合所学,将材料二中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填写在下表中。(写序号)

商鞅变法的影响

使秦国确立了新的行政制度

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使秦国军队战斗力不断提高

变法主要内容

(写序号)




【秦朝制度】

材料三   秦朝创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4)请将材料三中的①、②处填写完整。

材料四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秦王朝……真正做到“法令由一统”……如此,秦王朝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起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严密行政系统和完备的官僚制度,此后中国古代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基本沿袭了这一模式。

——摘编自《中国通史纲要》

(5)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说说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齐国已经用铁农具耕种土地,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管子评说》

材料二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有属于政治方面的,也有属于兵制方面的,但更普遍的则是属于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初税亩”、郑国的“作丘赋”等。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各国统治者把改变赋税制度、变更生产方式作为了这一时期改革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黄中业《重评战国变法运动》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诸子百家周游列国、讲学授徒、游说诸侯,各国间朝聘会盟、征战频繁等,促进了地域文化的形成,华夏民族出现了五彩斑斓、争奇斗妍的多元文化,当时社会氛围极为宽松开放,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时期”。

——摘编自齐秀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多元文化与人才》

(1) 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新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属生产工具的优势。
(2) 据材料二,指出战国时期变法最重点的领域,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当时影响较大的变法(诸侯国名与变法者)。
(3) 据材料三,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多元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